中小学暑期夏令营 行走的力量

时间:11-15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编者按:暑期期间,许多学生放下万卷书,踏上万里路,走出家庭和学校,走进各类夏令营。安全保障如何?生活条件如何?课程设计如何?对个人的影响又如何?这些问题无一不让家长期待又担心。这些或远或近的出行,想来总希望对孩子们行之有益,但要真正实现,则未必那么容易。

    “复旦大学很好,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也很不错。上海真的和我们这里很不一样。”刚刚结束的一次夏令营,让即将升入高中的宁夏学生牛文兰为自己确定了未来3年的奋斗目标:“在回来的火车上,我已经和小伙伴约好了,将来要一起考上海的大学,去上海读书。”

    研学行:走出家乡看不同的世界

    在这次旅行前,牛文兰和她的同学们多数从未走出家乡“西海固”——一个因极度干旱和贫瘠而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这些来自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的山里娃,有的连县城都未去过。“学生在做物理题时,因为看不懂题目中的火车到站时间和发车时间,导致整个题目做错,题目中出现的飞机、地铁,在他们脑海里甚至没有具体的印象。”说起这些“山里娃”,在当地支教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不禁唏嘘。

    这次为期9天的夏令营,让牛文兰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进大都市,第一次知道大学的样子……在上海,她和小伙伴们像当地人一样,刷着交通卡乘地铁,穿梭于外滩、田子坊等著名景点,还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去自然博物馆看看、摸摸,被各种从未见过的生物吸引。

    前往杭州、乌镇时,牛文兰们又体验了真正的江南水乡风情,不断感受与西北完全不同的景物、艺术和习俗。已在西吉支教一年的吴梓敬希望,这样的行程安排,兼顾趣味性、历史性与科普性,能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牛文兰和她的同学们用了许多美好的形容词,称赞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江南的绿意盎然。他们提到最多的,还是大学。在即将返程时,一位姓杨的同学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进理想中的大学,改变我的人生,让爸爸妈妈不再吃苦,走出大山。长大了带家人再来上海!”这种想法获得了很多小伙伴的赞同。

    牛文兰则明确提到了复旦大学等上海知名高校,害羞地表示:“看看能不能考上吧。”一向成绩优异的她,这次和复旦大学二附中的同龄人交上了朋友,也因此有了“危机意识”。通过一天深入上海家庭的经历,她发现,“城里小伙伴”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他们要多很多。“他们课余都忙着上补习班,我们是忙着做农活。”她流露出些许羡慕,“我感觉和他们学习上还是有差距,他们还这么勤奋,我也要更努力才行。”

    这种期许未来,又意识到还有许多努力空间的心态,正是吴梓敬等人近年来坚持组织这一活动的目的。通过联系社会机构赞助、协调本校资源支持等方式,这一完全由复旦支教队员促成的夏令营,已成功让西吉近60名农村学生免费赴上海及周边地区参与。“我们有几个很好的例子。2010年参加过世博参观计划的王雷雷,取得了最新或2022(历届)年西吉县中考乡村中学第一名的好成绩。最新或2022(历届)年参加过该活动的朱飞,考上了清华大学。”

    高校营:走进大学不等于走近大学

    和牛文兰一样,每个中小学生都绕不开“大学”的话题。参观当地知名高校,是她和同学们此行最重要的内容。住在大学宿舍,吃在大学食堂,听了大学讲座,还在大学校园里玩了各种游戏,牛文兰验证了“大学会很有意思”的想法,前往上海读大学的决心更加坚定。

    相比其他地区的高校,北京的大学更是每年夏令营的“圣地”,以“清华、北大”为名的高校营,火爆各地长久不衰。但掺水最多的,往往也正是这类夏令营。

    参加了“清北夏令营”的马同学就表示:“这次夏令营对我的影响就是,我决定坚决不考北京的学校,就算清华、北大也不要去。”名为“清北营”,但主办方只让马同学等营员们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逛了半天,由一名导游做些讲解。“大学生一个也没看到,更没有见到教师。”

    细究这些报价在3000元上下的“清北营”,会发现行程中往往仅安排一天或半天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参观。当被问及这种参观与高校向公众开放的免费参观有何不同时,工作人员更是含糊其辞。这类夏令营,虽然让孩子们走进了高校的大门,却完全没有近距离接触大学学习、生活的机会,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内容,就连“游玩”的乐趣也在走马观花中大打折扣。

    实际上,打着“清北”旗号的众多夏令营,多与高校毫无关系。某商业机构工作人员在推介其“北清·青少年领袖研修班”时,自称为北大下属机构,拥有清华、北大众多独家资源,“所有课程均由北大清华重点院系知名教授推荐或引导”。

    但在具体咨询时,这个收费高达19800元、食宿费另计的“高端”夏令营,所给出的导师名单中,并无一人在清华、北大任职。所谓的“北大下属机构”身份,更是子虚乌有。就在7月12日,北大公示了一批假冒该校名义开展教育培训宣传的网站,曝光的单位多达124家。

    靠着知名学府、高考状元的名义招揽客源,在夏令营市场中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浸淫这一行业多年的余先生介绍,目前夏令营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单纯游玩的夏令营早已乏人问津,行程中有亮点才会比较吃香。在目前的市场上,最“火”的关键词正是:清华、北大、状元。遗憾的是,此类商业性的夏令营,多数只是以此为噱头而已。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家长们越来越谨慎,此类粗放式的夏令营正在逐渐失去市场。

    “相对好一些的高校营,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比如现在比较受追捧的,借用高校的宿舍、教室、食堂,让孩子体验一下大学生活。或者招几个大学生兼职,可能是省、市、县级高考状元的,跟学生交流交流。后者更容易办到,毕竟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很多都是当地状元。”余先生说。

    出境游:拓视野但无助于学英语

    动辙三四万元的出国(境)游学,同样良莠不齐、好坏参半。詹尼弗的父母在给她报名某赴美游学团时,坚信此行并非玩乐,而是很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是走进美国的大学。“但是你知道吗?真的是非常明确地‘走’。每到一所学校,就有一个兼职的学生带着我们看这栋楼看那栋楼,他们的讲解有时我也听不见,听见了也听不懂,就结束了。”

    游学中唯一一次与高校的“亲密接触”,是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一位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约一小时交流。对方对詹尼弗和同学们报读该校表示欢迎,并记录了他们的基本信息。“这对想要留学的人来说还是有点用的,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我们来说基本就是保底,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最搞笑的是连个教室也没能进去,我们就坐在行政楼的楼梯上跟他聊。”“走”过哈佛、耶鲁等许多全球名校,却连一间教室也没能踏入,詹尼弗回忆起来有些哭笑不得。

    因为一路都坐在车里东奔西跑,领队也是华人,跟“老外”几乎没什么接触,此行对詹尼弗的英语水平影响甚微。但她和同学们还是觉得这次远赴重洋的游学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参加过此次游学的,不少人都计划着出国深造。“首先你在国内很难见到造得那么好看的大学,它们给人感觉真的不一样。另外比较吸引我的是,他们的书籍都装帧精美,书店、图书馆里会有一种古典的‘书气’,不像我们一些学校的图书馆是一股霉味。”詹尼弗说。

    詹尼弗只是对3万多元的团费略有不满:“我们先在加州待了几天,然后飞纽约,之后北上华盛顿、波士顿,沿路去了不少景点、博物馆,还有学校。除了迪士尼和海洋公园,全都随便进,不用花钱。”

    而像这样3万多元2周行程的报价,基本属于当下赴美游学营的“行价”。与一般的境外团队游相比,游学的价格一般要高出数千元至万余元,但食宿条件及景点项目的质量却往往不及。“游学团还是很有赚头的,比一般的团利润要高不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游从业者说。

    主题营:致力于用特色提高吸引力

    参加境外游学未必能提升英语水平,在多数英语教师看来,想要提升英语成绩,还是报名相关辅导班更实用。以英语或英汉双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特色夏令营”,则对口语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位于江苏南通农村的东社学校,已经连续3年举办英语公益夏令营。夏令营的地点设在本校,导师们则全部来自国外,每年由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自愿报名,所需费用均由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支持,学生们仅需支付每天10元的在校伙食费。今年的活动刚刚在7月15日结束,来自美国的8名外籍教师和16名担任翻译的留澳学生志愿者,在两周时间内,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人。外籍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在美国的教学经验,还提前查阅了当地的英语教材,根据不同年龄层设计了夏令营的课程和活动内容。

    从7月4日一早初见外国人时的懵懂,到大声用英文与“老外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这些孩子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美国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除非他同意,助教不允许翻译。与孩子之间几乎全部用英语交流,强制创设了一个纯英语环境。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直接和孩子联系,孩子们也很快就适应了。”校长朱建认为,这一做法几乎可以说是此次活动最成功的部分。

    在课堂教学之外,外教们还带上了许多教具、玩具,天气好的时候,就在室外席地而坐,玩着美国小朋友常玩的游戏,笑闹成一团。一位男生悄悄说:“我觉得美国的老师特别有趣,上课提问也用游戏的形式,反正比我们自己的老师有意思多了。”另一位女生则表示:“虽然外国老师说的话很多听不懂,但也可以猜到意思。”

    在学校举办夏令营前,“外国”对东社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夏令营的外国教师们,更是他们遇见的第一批“老外”。孩子们对首届夏令营的“地球村”活动念念不忘——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带着自己国家的国旗、民族服装、特色食品等,展示不同的文化。“我们也很羡慕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小孩能够出国游学。但是我们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确实没有这个条件走出去。我想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外国的教师、外国的文化引进来,除了学习英语,也能够让他们拓宽视野,对认识这个世界有些益处吧。”朱建这样描述举办这一夏令营的初衷。

    经过3年的观察,东社学校的老师们发现,参加过夏令营的孩子们不但讲英语时更加“张得开嘴”了,也变得更加自信了。在“老外”面前,他们甚至比本校的英语教师更主动、更积极地去交流,哪怕是连比带划、手舞足蹈。

    类似这样有主题的活动,正在成为暑期夏令营特别是立足本地的商业性夏令营的主旋律。除此之外,还有以体育、艺术类为主题的夏令营,以体验农村生活、职场生活为主题的夏令营,还有针对情商、财商、学习能力进行集中训练的夏令营……各种主题的夏令营层出不穷。

    对此,余先生表示,目前的夏令营市场趋势是,逐渐将高校、状元、名师等内化为课程中的一些亮点吸引生源,将更多精力投入在课程设计上,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主题夏令营。“比如说偏理科的,再加上科技馆之类的景点,以及一些高端实验室体验,和院士们交流,就是科学主题。如果是偏人文历史的,可以确定一个主题,如以唐宋诗词为线索,在专家带领下寻访名胜古迹,邀请知名作家座谈,等等。这些都是品质比较好的,学生和家长也比较欢迎。”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