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该往哪飞

时间:01-12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近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交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该会议由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组织,中国建设银行、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等大赛协办和支持单位、全国三十余省(市、自治区)教育厅、高校代表分享了大赛组织筹备经验及双创教育的实践思考。

    每逢雨季来临,武汉就成了“季节性海洋”。

    “马里奥联盟”由武汉外国语学校7名学生组成,问诊“城市地下病”。

    历时4个月研究,绘出渍水内涝重点分布图,基于武汉市区排水现状而提出的研究报告在首届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大赛上摘得桂冠。

    “以教育为侧重点开展的创新创业,在‘互联网+’时代必将涌现更多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创新成果。”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雁冰对双创教育充满期待。

    “以双创大赛为抓手,找准双创教育短板和改革着力点,校准改革思路,推动改革进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李彧威对“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有着进一步的思考。

    交流与探讨中,三方面问题如箭在弦:一是高校及学生参与意识仍有待提高;二是各地双创发展与参与度之间不平衡;三是何以保证创业项目“剩者为王”。

    从想到做

    互联网+时代呼唤年轻力量

    实体经济下行,制造业和传统商业失血成就了互联网产业高度繁荣。“互联网+”时代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诞生了新职业,产生了新业态,双创时代滚滚而来。

    “创新创业意识是学校教不来的,此类课程好像没有多大用处”。北京某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王新凯认为,就业和创业内容混合讲授,对真想创业学生来说,太浅显,不解渴;对不打算创业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

    据调查数据显示,从大学生创业意识来讲,有15%左右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却不足1%。截至目前,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院校近两千所,40余万学生参与其中,虽然参与热度高于首届大赛两倍,但整个社会的年轻人大多还是在“求稳”。

    创新创业大赛不止于比赛夺冠,重在以更多双创实践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改革。高校如何将双创教育真正纳入育人过程中,激发青年活力助力创新驱动?

    四川师范大学曾力,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无人经商,对创业原本一窍不通,但他常参加学校创业沙龙、创业俱乐部,跟着创业导师一起‘摸爬滚打’,最终创办了有机农业公司。曾力说:“这全是靠学校引进的创业平台‘泡’出来的创业路。”

    “我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品质—能力’融合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四川师大校长丁任重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从多个层面努力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合力。

    “创校初期就提出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双创基因”。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茵表示,华中科大计划建成18万平方米双创中心,从孵化项目、孵化企业到孵化人,打通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培养学生从想创业到能创业,从能创业到创成业,从创成业到创大业,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及创业成功率。

    但必须深刻认知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而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创业。创新创业精神能使学生在从事任何工作时都更具有创意和自信。

    “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都存在除了优秀项目能够拔尖外,剩下大部分项目在拔尖过程中被淘汰的现象,那些濒临‘死亡’的项目该怎么办?”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秘书长王新霞的话,是热血沸腾之时亟须的冷思考。

    比赛本身更加侧重社会价值、应用价值,如何用市场环境训练学生在商界实现创意尤为重要,这就迫切需要搭建大学、企业以及政府三方互动平台,做好高校和企业需求及产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工作。

    “双创大赛之所以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比赛,最终目的是促进双创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双创人才培养,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认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亦是双创核心功能的体现。

    并肩前行

    缩减双创区域“贫富差距”

    兰州某高校学生雷磊大二时在光影工作室开启微电影拍摄之路,大三时,他和好友罗志远一起研究无人机航拍,并将此兴趣转成事业,开启创业之路。两人把创业想法分别告诉了各自父母,结果不但得到父母支持,还收获了10万元的“天使投资”。

    “阿达西”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办的专注于新疆农特产品种植、研发、直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以微商形式在朋友圈进行售卖,效果却不佳。在武汉创业天使导师大力推广下,订单才蜂拥而至。

    “学生创业有三难,即缺资金、缺经验、缺人脉,但通过项目对接、资源对接,都能有很好的解决。”全国就业中心就业服务开发处处长方伟指出,厚植大学生创新创业土壤,资金支持是催化剂,项目对接是迫切之需。

    浙江省早在2008年就已设立亿元科技创新基金,使大学生从“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北京市最新或2022(历届)年拨付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3000万,自去年又实行对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最多5万元奖励,对遴选出的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给予每校50万元支持。

    然而,与一线城市锦上添花之策相比,一些二三线城市就黯然失色,“互联网+”大赛经费拨款目前还未形成长效机制,部分城市因财政困难,今年才得以实行根据项目数量与质量进行资金奖励机制。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力度不均衡,不同程度地拖延了地方创新创业工作进展。

    最近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要继续实施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促进受援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教师队伍水平等方面显著提升。区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弥补区域创新驱动的不足,利于缩减创新型人才地域上的“贫富差距”。

    “中国建设银行将全力支持‘互联网+’双创大赛,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做到既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也能满足大赛举办地方和学校的需求。”作为“建行杯”大赛筹备组负责人包建军表示。

    “投盟将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面向全国高校双创工作提供必要服务和支持,协助高校双创与社会资源建立桥梁。”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王蔚表示,为体现整个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准,会在省赛中遴选优秀队伍进行特训营辅导,以强者间的对抗,提升项目竞争力与影响力。

    吴爱华认为,双创项目技术和金融界结合是很重要的创新。这为双创参与率不高的省份和高校无法施展拳脚作了求解。

    成果转化

    不让双创“憋死”在实验室

    “要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机构,支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的众筹、众包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

    西南交大主导研发的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中低速商业运营铁路近日于长沙载客试运营,切实打破了科研成果“憋死”在实验室的常态。该校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就科研成果长时间得不到转化归纳为:教授拿不到股权、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难以及科技型企业缺乏。

    基于这三方面,西南交大进行科技成果“所有权”新路径改革,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即职务发明人与学校共有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职务发明人通过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割确权和新知识产权共同申请实现70%所有权,探索出了一条学校、个人、企业三赢的改革之路。

    特技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最高级别荣誉,罗伯特·兰格就名列其中。兰格在该校实验室培育出众多成功又具临床价值的技术、产品和治疗方法,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的年度研发预算。在学校支持下,他创办了三十余家生物科技企业,申请获得1100余项专利,其中约300个专利已授权给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投入使用。

    “好的环境并不只有扶持没有约束。麻省理工对教师创业也有很好的管理机制。如,教师不能让自己学生去自己公司工作,以避免学生做廉价劳动力;教师的公司不能与自己校内研究合作,以避免项目及专利归属难以分清;允许教师每周用一天时间去处理校外事务。”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陈刚认为,由于出色的软环境,麻省理工才能始终保持全球顶尖水平。

    “近十年,我国高校科研专利授权数增长36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49倍。科研成果转化率有了显著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报告,似乎预示着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凛冬将过,但这并不表示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已荡然无存。以深化改革为保障,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之路仍将上下求索。

    近日,网上疯传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创业不是坑,是太坑!”一文中,抛出13家国内外获亿元美金投资的创业公司,其中新型可再生燃料公司KIOR,因团队只有技术型人才,缺乏真正具有实际运营能源产业经验人才而破产;融资达2000万元的代购项目“神奇百货”,因创始人心智不成熟,盲目扩张、忽视用户需求而未能存活。

    警报频发,资本蛰伏,往日繁花似锦的风口景象几现凋零。冷却到冰点才更有可能看到沸点。2000年互联网神话“九天直降”,互联网已死似乎被大资本家共识,但也就在那时,一些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却在萌芽直至裂变——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可见,众口之中的互联网+创业寒冬并不能封杀创新之路,与科研携手,坚守与突破,即是风口上的春暖花开。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