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人生第一次走红毯,14岁的申银珍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花裙子。这个来自北京中学的初二女生,受邀担任今年首都32校辩论邀请赛决赛的嘉宾。很难想象,就在一年之前,她还对辩论一无所知。
近两年,北京中小学跨区、跨校、跨学段的辩论赛、演讲赛多了起来。“打造这些穿越边界的平台,就是要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正中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说,“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生成性资源,将成为北京教育优质均衡新的增长点,也是北京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新的突破口之一。”
打破常规的学生赛
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上半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倡议举办了一场名为“三校辩论赛”的中学生辩论赛。参赛的人大附中、北京中学和北京八中3所学校分别来自海淀、西城和朝阳3个不同的区,比赛实行混合组队,即每支辩论队都要由3所学校的学生混编组成,并且参赛学生的学段涵盖初中和高中。
跨区、跨校、跨学段的新颖赛制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兴致。其中,建校仅两年、只有160名学生的北京中学,报名人数超过100人,实际参赛人数80人。
超过半数的学生被一场教学计划之外的赛事吸引,学校教学安排乱了怎么办?北京中学的一位教师跟校长夏青峰请示:“是不是就选几个学生参赛得了?”
夏青峰的回复很明确:“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学校都支持,教学安排调整,老师们努力克服。”
3个月的赛期过去,之前没有任何辩论基础的北京中学竟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6个全程最佳辩手,3个来自北京中学。
北京中学学生们的辩论热情被激发起来,还只是初二学生的他们,应邀参加了京津地区的高中生辩论赛。面对高中的学长们,这些孩子毫无畏惧,且越战越勇,竟夺得了该届辩论赛的冠军。
“冠军根本不在我们的预期之中。”北京中学的语文老师房树洪说,“相比成绩,学生们在兴趣牵引下爆发出的学习动力让老师们更为欣喜!”
为了说服家长比赛不会影响学习,很多学生改掉了拖拉的习惯,把学习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看书根本不用督促,拿到一个辩题,就开始大量的专题阅读……
挖掘生成性资源
“我站在舞台中央,灯光照着我,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等待着听我的发言,这个感觉真的特别爽。”已经把辩论视为自己第一爱好的申银珍,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个“金灿灿的画面”。为了有一个完美的表现,这个常常在队里担任攻辩手的小姑娘,在过去一年里读了200万字的各种书籍资料。
快速提升的阅读量是辩论队里所有队员共同的经历。房树洪说,从参加辩论赛开始的这一年里,辩论队学生平均阅读量达到百万字。队员贺筱汀,为了准备一个有关电动汽车的辩题,对当前国内外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已经能做到如数家珍。
相比之下,令贺筱汀印象更深的是失败的滋味。在“华语辩论世界杯”上,这群初二的学生,面对各支大学生辩论队,过关斩将,与北京大学辩论队狭路相逢。比赛结果,北京中学败给了北京大学。
“有点失望,但转念一想,我们才初二,输了也没什么丢人的。”贺筱汀说,“站在对手面前,切身感受对手思维的强度,表达的节奏,特别容易发现我们自己欠缺的东西,回去就立刻加强。”
正是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从看稿表达到脱稿表达,从不会把握时间到控制表达节奏,在每一次不满意的地方改进,让队员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谈到教育,我们习惯于想到可以给学生什么,从好老师到好教室,其实我们更需要想到,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主动学习对教育资源的拓展。”夏青峰说,“学生在被强烈兴趣牵引的探索过程中,比校园丰富得多的社会资源都会转变成教育资源,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生成性资源,这也让我们思考,也许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比教给他们具体的知识更加重要。”
面向未来的学习
以最新或2022(历届)年11月颁发全市3个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为标志,北京市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轮。“更加开放、更加多样的教与学模式是这轮课改的方向性要求,在着力于学生能力实际提升的新的评价制度下,客观上要求所有学校超越校园的局限,把博物馆、科技馆、大学实验室、图书馆等社会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杨德军说。
兴趣是能否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李奕说:“这一轮课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叫诊断比治疗更重要,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学校要创造突破传统边界的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发现自我的兴趣,在强烈的兴趣下主动学习,主动寻求教育资源。”
“如此,学校减负与家庭客观上增加学生负担的矛盾、教育系统内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等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问题,都将得到一条新的解决路径。”他补充道。
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下,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在北京中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向导,学生发言的时间经常占到80%以上。办一个活动,组织一次春游,都是学生计划、学生组织。
房树洪回忆起这一年自己最幸福的时刻:“那天,我和学生在教室里讨论完,一起到食堂吃晚饭,互相谈各自的想法。突然,碰到一个问题,老师和学生都不会了。”
“那一刻,我感觉不是我在教他们,而是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件事。”房树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