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法学类专业在招生时是热门专业,就业时却排在后面,这种矛盾让我们很困惑。如何实现法学类专业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如何保护考生报考法学类专业的热情?”在今天举行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国政法院校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上,上海政法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徐丽红道出困惑。
今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专业中,法学以87.9%的就业率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而这已是该专业连续第三年排名倒数。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王林透露,今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其中政法类高校初次就业率尚不足60%。
一边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对专业对口的“执念”,一边是法律相关行业的门槛高、出路窄,政法类院校就业工作如何破局?
“‘有业不就’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显著特点,从就业质量角度看,法学类专业并不低。”西北政法大学就业办主任李君坦言,该校今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仅为72%,在陕西省排名比较靠后。“今年仅等待各级公务员面试结果的毕业生就有约600人,学校每年约有15%的本科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公安学院更是达到六七成。”李君说,因为该校70%左右生源来自省内,西部地区毕业生对体制内就业期望更高,受国考、省考与高校就业率统计节奏不同的制约,导致政法类院校整体进入就业状态较晚。
“我们学院今年的毕业生去向多是银行、律所、企业法务,企业多为央企和国企,学生就业期望值很高。除了考研、出国和考公务员,还有部分学生对工作不满意而选择继续等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书记袁桂君所在的法学院是人数最多的院系,就业压力也最大。她做过一个统计,82%的毕业生想进入公检法机构就业,而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检法进人指标逐年减少。“大约90%的法学类专业对口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而我们毕业生一次通过率不到50%,这种差距导致部分毕业生多次参加司法考试。”袁桂君说。
面对政法院校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的鸿沟,诸多政法类院校把目光投向了深化就业创业工作改革、提高法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上。西南政法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丙合在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不匹配,成绩好的学生就业能力并不一定强。
“学校组织各种就业指导,参与的群体总是那一小部分人。从这个角度看,就业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对其是否应该有单独的评价指标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马丙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