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标准是什么

时间:11-14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一篇知名留美博士写的文章《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标准》被热传,不少教育名家纷纷为之点赞,阅读量“10万+”,文末的留言更是多达几百条。

    文中的核心观点是,家庭教育“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子女的婚姻质量;是他们有生之年能否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在精神层面共同成长;是他们的亲密关系能否带给他们身心的满足”。

    孩子的婚姻质量,的确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反映。一个孩子成年后婚姻经营不善,至少说明父母在引导其如何与异性相处方面存在不足。但以孩子的婚姻质量叩问家庭教育成色,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既不合理也不科学,甚至会对当下的家庭教育造成误导。

    这是因为,婚姻质量的高与低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时候,美满的婚姻不是一个人勤奋努力、宽容就能得到的,而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即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从社会学角度看,诸如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夫妻任何一方社会地位的变化、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故等,都很容易使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我有一位朋友,人品端正,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可谓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婚后一度也非常幸福。但随着事业逐渐发展,家业相对殷实后,他希望拿出大部分家业来博取事业上的更上一层楼,但他的爱人却觉得维持现状就很好,不想冒太大的风险。由于观念差异,反复沟通无果,最终两人只好分手。

    由此可见,婚姻质量固然需要每个人努力呵护,但亦有一定的偶然性,并非天然与家庭教育互为因果。而且,现代社会对婚姻的看法越来越包容,并不是说离过婚就说明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反过来,如果父母从小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被传统观念所牵绊,反而是理想家庭教育的一种表现。

    不看孩子的婚姻质量,那看什么?我认为,衡量家庭教育之优劣,不该只考量孩子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不该只看孩子的学历、家产、职务、官阶等方面的成功,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家庭教育的产品或结果,即孩子本身,看其内心有无幸福感,成家立业后有无成就感。

    之所以用看似虚无的感觉来衡量家庭教育,而非物质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因为这两种感觉直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传统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其与孩子的内心直接相关,关系到孩子能否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能否循着积极的方向快乐成长,能否感觉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也最终决定着孩子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这两种感觉就像人生的坐标,出生后的孩子就像站在原点上,幸福感就是贯穿一生的X轴,成就感就是象征人生高度的Y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如果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很好满足,那么更容易释放潜能,发挥自己所长,做自己爱做、善做之事。如果心中葆有成就感,就会对所做之事投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事业无疑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也终将自己标注在人生坐标系中最理想、最辉煌的点上,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一级。

    而且,孩子的内心感受反映其对自我的接纳与人格的完善。从这种角度看,为人父母者固然要关心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但还应更进一步,多关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幸福感,在成长中是否有成就感、价值感。当孩子怀着甜甜的梦入睡,憧憬着第二天的到来;当孩子欣喜于自我的一点点进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人生目标,这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成功的,也值得更多家庭去复制。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