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改变你 你改变课堂

时间:01-12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看手机。”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让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今天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手机变成了学习工具,将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

    “雨课堂”只是清华大学自主打造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的一个周边产品。如今,一场汲取在线教育精髓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也在清华大学等高校酝酿发芽,慕课在倒逼传统课堂甚至传统大学教育发生变革。

    “雨课堂”,传统课堂装上“精密仪表”

    “大家听明白了吗?”“发给大家的课前资料都看了吧?”“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打断我”“等考完就知道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

    这些话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说的几句话,以往要凭经验或者事后才能判断的教学过程,如今使用“雨课堂”,以上的问题教师随时都能了解。

    据教育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学堂在线董事长聂风华介绍,学堂在线“雨课堂”是一种集课前推送、课上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的软件。教师只要会用幻灯片和微信,就完全能驾驭它。

    清华之所以取名“雨课堂”,是因为大家感觉在线教育飘在天上,春风化雨,要让在线教育资源落地。“雨课堂”背后是清华慕课的丰厚资源。

    通过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建立一个班级,然后将包括视频、语音、习题的幻灯片快速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在课堂上,课件会一页一页地通过手机发送给学生,学生如果有哪一页没听明白,可以暂停慢慢消化,也可以标记为不懂,用来课后复习。而这些数据,都能够立刻显示在教师的手机上。

    清华生命学院教师杨扬是“雨课堂”的拥趸。她讲授的“现代生物导论”是大课,平常会面临文理科差距大、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她在课前通过慕课和“雨课堂”推送,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究竟有没有看这些课件,对这些知识究竟掌握得怎么样。以往100多人的大课堂,测试并不方便,现在可以课内布置限时习题,还能多次测试,而且哪些学生做对了、用了多少时间,当场统计正确率、答案分布情况,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就像给整个教学过程装上了一块“精密仪表”。而且学生可以按下“不懂”按键、发弹幕,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

    从“雨课堂”受益的并不是只有清华一所高校。最新或2022(历届)年2月,作为清华大学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雨课堂”在清华校内完成试点;4月,“雨课堂”正式对外发布,免费开放。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师代晋军将“雨课堂”与自己的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准备在华中师大开展一个较大规模的教学创新实践,彻底改变大学公共数学几十年不变的低效、沉闷的教法,现在已申请了省级教学立项。

    慕课在改变传统课堂

    最新或2022(历届)年秋,清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于歆杰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粉丝”遍布世界各地。

    这是因为最新或2022(历届)年的秋季学期,清华大学的首门全球共享课“电路原理”在国际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edX和清华自主打造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上同时开课,而于歆杰正是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很快,这门在线课程就吸引1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

    最新或2022(历届)年5月,清华大学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共同建立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edX。当年10月,清华推出了自己的在校教育平台——“学堂在线”平台。最新或2022(历届)年1月,清华将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工作提升到学校向未来的战略部署层面。

    3年时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截至今天,已有137个国家和地区550万人次在学堂在线选课,注册用户达300万。开放慕课课程868门,其中,国内高校及机构慕课242门,引进国际及境外课程70门,其中有来自美国知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校课程。

    清华因而诞生了很多慕课“金牌老师”,如经管学院教授肖星的“财务分析与决策”、杨芳和张文霞的“生活英语听说”选课人数已经超过30万。

    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于歆杰的“电路原理(第1部分)”课程结束后。共有来自全球的1.8万人选修了这门课程。考试结束后,大家惊讶地发现,拿到最高分99分的竟然是一名高中生。

    这让于歆杰颇为得意:通过网络,这门艰深晦涩的专业课程做到了让在校高中生听懂,并且熟练地掌握。这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在校教育这种教学模式的肯定。于歆杰基于慕课和“雨课堂”,开始对承担的所有电路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甚至完整地翻转课堂。课程的基础知识点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而在课上,用于歆杰的话说“给学生做点狠的事儿”,比如,出点难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设计实验。

    慕课“金牌老师”杨芳尝试在大一进行英语公共课改革。以前,她每节课的讲义要四五十页,而现在只有三四页,读英文小说、编英文短剧、分组活动等才是课堂上要做的。她明显感觉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比以前强烈了。

    “以前满堂灌,难免感到无趣,会跑神,现在这门课要大家讨论参与,自己练成了主角。我们讨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老师来引导我们。”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易哲嫄说。

    据悉,清华已经开展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累计77门次;本科生的四门思政课全国率先全部制作了慕课。这种改变是有辐射效应的,基于清华慕课资源,全国已有62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试点。

    慕课甚至带动了更深的变革。比如,清华推出“学堂选修课”产品服务国内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换学分,截至目前,全国有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2.3万多人次实现了学堂在线学习换学分。最新或2022(历届)年,清华又陆续推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项目、金融学辅修专业项目等,领全国之先。

    未来的挑战

    清华慕课有一个额外收获:重拾以前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一门慕课的制作、上线、运营已经跟传统的大学教学不一样了,清华一门慕课在上线前,要配5人的团队,上线后,要配助教,而且,很多课程需要老师组织共同备课小组。

    被网民和学生们封为“慕课第一助教”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张祎嵩,正是通过频繁地在慕课上的出镜、精彩的课堂而让学生们牢记的。因为自己在慕课中的表情“呆萌”,所以学生们将他的视频截图做成了微信表情包,并迅速风靡全网。

    张祎嵩在最新或2022(历届)年暑期加入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老师刘震的团队,他和团队的成员们开始一起尝试把马原课搬上在线平台。其实在做助教之初,张祎嵩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带的特别不好”。虽然那时的张祎嵩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很火”,但他从做助教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将知识清晰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而那一次的经历一直警醒着张祎嵩:千万不能懈怠。

    主管教学的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学校在体制机制上配合在线教育,比如,设专门的在线办,在线办有专员安排在教务处等部门,方便开展工作。

    “在线教育不是要抢老师的饭碗,而是要转换老师的焦点。”在杨斌看来,在线教育要满足三个底线要求:一是解决学习者永远的挑战——注意力集中,伪学习比不学习还糟糕,因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把学习的内容、节奏交到学习者手里,是最理想的,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三是增加交互性,老师的角色不再是单向的“内容快递服务”,而是变成一个讨论的引导者、有激发作用的领导者,让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方向产生思考和好奇心,“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在他看来,目前高校重在考核教师的学术水平、基本的教学能力,而在教学培训、课堂观摩等方面投入的关注远远不够。在在线教育的挑战面前,老师也会出现分层现象:好的更好,难适应的老师课堂会更不受欢迎。清华会把在线教育作为学校的未来战略,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带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制式”。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