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最新或2022(历届)年起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可以说,国务院文件对自主招生改革的大方针是非常明确的,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上发生了偏差,改革的初衷就会无法实现。无论是思路不清胆子大,还是方向不明点子多,都很危险,所以自主招生中的认识误区亟待厘清。
其一,要走出“分数崇拜”的认识误区,自主招生不是为了掐尖。曾几何时,自主招生的大戏春节过后就开始上演,一度演化为“小高考”,成为了一些高校网罗高分考生的绝招利器。为了体现“水平”,自主招生的考试还要弄得跟高考不一样些,于是一些专门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班也应运而生。考生们既要复习高考,又要应对自主招生,两线作战,疲于奔命,对中学教学也形成一种干扰。等到自主招生结果出来,又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没有加上分的,平添压力;加上分的,还不知道高考后这些分用不用得上。实际上,不乏这样的考生,在自主招生中用力过猛,投入精力较多,导致高考失分,自主招生加上的分,还不够用来弥补高考分数。对于高校来说,想通了,高分考生,其实你掐与不掐,他都在那里,不多不少。掐尖现象,说穿了就是招生工作中的“分数崇拜”,背后的原因是虚荣心作怪。更何况,高分未必人人高能,状元未必个个栋梁。自主招生不应是掐尖,是为探索多样化的科学选材举措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其二,要走出“全能崇拜”的认识误区,自主招生的目标人群不必非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发掘全面发展的人才,要靠综合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学要在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高校的育人工作要实现向基础教育的延伸。目前在中学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高等学校在高考中通过平行志愿实行按分录取,既体现了学生要以学为主的基本要求,也在客观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而自主招生,是给那些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突出的,在学科竞赛中叱咤风云、硕果累累,在科研创新中新莺初啼、崭露头角,但却没有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做到面面俱佳的千里马们,开辟了一条通往未来之路。自主招生中的“全能崇拜”认识误区,究其根本,是对自主招生的定位不准确,理解不透彻。说到底,自主招生就是要为偏才怪才留出一个上升的通道,自主招生中应该有一种宽容的精神,不苛责,不求全,唯求今时“小荷才露尖尖角”,他日“接天莲叶无穷碧”。
其三,要走出“热门崇拜”的认识误区,自主招生的学生不必都进所谓的热门专业。表面上看,前两个认识误区更多地存在于高校管理者中,第三个认识误区往往为众多考生和家长所特有。但实际上,把趋向于热门专业的板子全部打在考生和家长身上多少是有些冤枉的。不排除受不成熟社会舆论的裹挟,考生中出现了对专业盲目的“热门崇拜”,表现形式是从众——人云亦云,趋时——追赶时髦。甚至不少考生对专业学科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报考计算机的不是因为喜欢编程,而是因为喜欢电子游戏;报考金融学的不是因为喜欢经济理论,而是因为喜欢钞票。但深挖热门专业崇拜的根子,高校难辞其咎。为了掐尖,对自招考生尽量承诺热门专业,忽视了对偏才怪才的发掘,也没有认认真真地针对偏才们的特殊潜质有目的地搞专业匹配。所以自主招生录取中的专业范围设置,高校不应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应是一个主动的设计者。要针对考生的学科潜能,设定其相对应的接收专业,度身打造,私人定制,实现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无缝对接。
“不畏浮云遮望眼”,认识误区厘清了,对自主招生中的具体政策,理解起来才能心明,贯彻起来才能气顺。其实自主招生不必想着抢状元,抢来抢去此消彼长,总量平衡;也不必算计扩规模,名额差不多就够,毕竟偏才怪才是少数。设定自主招生的专业限制,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引导,看起来可选的专业范围窄了,但就在变窄的过程中,荒野终于成为了个性学生成长成才的通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