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选择未来的权利还给孩子

时间:11-15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提高考志愿,常听到的议论是,医生不让孩子学医,老师不让孩子上师范,而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却很少被关注。最近,一位媒体人在微信圈里“抖包袱”说,孩子如果是亲生的,就尽量不要报考新闻及传媒专业。这个段子的潜台词,还是家长在替孩子选择未来。

    现在多数家长,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在孩子高考志愿的选择上,部分或全部代行,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的选择,最重要的考量是所学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等。为孩子、为家庭,这些考量都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何况这种选择本身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适应。但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如果今天多数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期待,要么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听任父母替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理想都处在缺席状态,满眼都是复杂、难以算计的利益取舍,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一定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孩子追求自己的理想,发展自己兴趣特长的愿望,应该得到家庭的充分尊重。如果我们要求年轻人把个人的追求置于次要的地位,甚至可有可无,失去的可能是面向未来的激情。在高等教育精英化的时代,个人更多地要服从国家需要,志愿尤其专业的选择很难普遍满足个人意愿;而在今天,国家需要虽然仍是很重要的导向,但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教育越来越成为个人权利的一部分,个人的意愿理当受到更多尊重,志愿选择理当最大限度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和理想愿景,更多向人的自身发展需求回归。对于迈向成年门槛的高中毕业生,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遵从自己的意愿,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磨砺和强健的过程。

    况且相比于父辈,在现今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无论物质条件还是价值熏陶,这代人都更有条件发现和掌控自己的未来。事实上,替孩子选择未来,如果基于已有的经验,已不足以支撑对未来的判断。过去曾经很热的一些专业,如法律、外语等,最近都被亮了红牌,就很能说明问题。总喜欢从自己的生活理念出发,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希望孩子复制自己的成功,不愿或不敢面对风险,对孩子来说很可能就是最大的风险。在这个转型的时代,经济结构在调整,社会结构也在动态演进之中,一切皆有可能,总是想取法过去和眼前,不如放一放手,在孩子面向未来的重要节点,多给一点儿自主的空间。

    让孩子选择未来,并不是放手不管不问,而是在既有的经验和孩子的意愿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点,并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尊重。自主选择,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从教育内部看,教育也为培养这种能力而积极转型,并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和呵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职业理想,推动学生培养选择未来的自主能力。当然,这种转变仍然在萌芽中,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合力。因此,家长乃至社会的理解与呵护就变得尤为重要。

    自主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未来被别人设计的一代年轻人,其创新能力很可能已经被抑制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没有一点自主选择的风险意识,没有一点形而上的追寻,就很难迸发出强大的活力。面向未来,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反思和改变的责任。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