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知识行囊 握住能力钥匙

时间:09-25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在当前幼小衔接的教育中,突出问题是家长被入小学后的预期恐慌绑架,片面理解为“起跑线”仅指知识的储备。研究发现,国外家长不仅关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学业和认知发展,还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

    要想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笔者认为,需要从儿童关键期的环节要素入手,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学校研发衔接课程,为儿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同伴学习榜样,将大大有助于衔接。

    家长做好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榜样示范的作用。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如果缺乏对教育和儿童身心的理解,往往会对孩子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我曾遇到过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家长在校外给他报了若干个补习班,不仅有语文、数学,还有英语、书法等,每天孩子都很累。这个家长问老师,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上课听讲效果还很差,学习还是跟不上呢?其中原因就在于家长对于儿童的认知出了偏差,只注重了知识,而缺少了情感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导,更没有尊重现阶段儿童成长的规律。

    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用大量抽象的知识学习,来填满孩子的所有时间,而是观察孩子学习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如:是否坐得住,听得懂,读得下去。家长应该做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如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并在读书时,由读故事到有意识地指读,再到有意识地让孩子到生活中去认识,指导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以及与别人合作。通过这些方法的指导,孩子掌握的是开启新生活的钥匙,而不是背上沉重知识行囊。

    学校课程建设助力儿童整体衔接

    幼小衔接是孩子整体过渡中一个关键期。在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下,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衔接。实现幼小衔接关键在于从儿童身心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针对幼小衔接,我们研发了启程课程。把学生身心适应和衔接发展放到小学六年乃至更长的阶段,把目光聚焦到每一个阶段的儿童。作为学校启程课程的一部分,我们主动延伸,每年都选派老师去幼儿园进行讲座、交流,让家长们做到知识储备、心理准备、行动设想。同时,让即将教一年级的老师进入幼儿园,体验生活,感知幼儿园的教育方法。

    启程课程目标是为儿童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历程,不仅要体现趣味性,更要有严谨的课程体系。因此在依托国家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设定了启程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

    一是基于社会层面。社会层面的目标是指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的认知。这里包括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学校生活规则的了解,以及独立在学校生活的能力等。二是基于交往层面。延续幼儿园时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化学习模式为基础,建立伙伴式的学习群体。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感受同伴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所带来的成功感与幸福感,从而建立班集体的概念。三是基于认知层面。学会学习,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如:听讲的习惯、书写的习惯以及阅读的习惯。能根据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形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个目标维度,从不同的侧面落实学校对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我们希望通过更细致的课程开发,将其细化到每一节课中。例如,语文学科:通过绘本阅读,了解校园生活,懂得校园中的规则。数学学科:将以往认识校园的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认识校园的基础上,能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信息,包括认识生活中的数、用符号表示、有序地观察、数量关系比较、物体大小比较等。科学学科:认识示意图与平面图,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比较两种植物叶子的大小等。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周,单开课表。一个月内进行重点生活及学习教育,一个学期后从学习评价进行衔接,开展乐学嘉年华活动。

    此外,我们组织“大手拉小手”活动,树立同伴榜样。在一年级入学后,既有二年级“大手拉小手”为新生指导如何上厕所、喝水等生活及学习习惯,还有高年级的同学进入一年级班级,每天中午为一年级的同学讲故事。通过这样“大手拉小手”的各种活动,为一年级入学新生寻找同伴的榜样,缓解学生成长的压力。

    幼小衔接需要家校一致、社区协同

    很多一年级家长有这样一种倾向,把孩子从幼儿园送到了小学,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快速放手,甚至站到学校的对立面。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缺少建设性和自我反思,而是以挑剔和指责的口气要求学校,这是幼小衔接的隐患。

    进入小学阶段,需要整体衔接,家长还需要情感上的慢慢过渡,行为上的慢慢放手的过程。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对已经完成入学手续即将进入学校的新生家长,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课程及理念,班级的管理及学习、生活习惯要求。其次,在启程课程中开展家校共同体活动。如亲子共学日活动、亲子运动会、周末图书馆亲子阅读、家长进课堂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有亲近感和安全感,心理上慢慢过渡,另一方面让家长走进学校、课堂,在体验中感知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丰富教育体验。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一致,形成一个整体的育人环境。培养儿童,就是为我们每一个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更美好的世界。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