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短短十年中,我国先后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名义发过4个加强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文件,国家如此这般重视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质,为何理想总是不能“照进”现实?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落实不到位。
现实中,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国教科院的一项调查就显示,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的体育课程并未按国家“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学时,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周3学时,高中每周2学时”的规定执行。调查还显示,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中最容易被取消的课程之一。凡此种种,皆已成为学校体育被边缘化之怪现状,而更为奇怪的是几乎没有什么人或相关单位为此付出代价。
此次出台的《意见》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提出“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的要求。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当地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无疑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把尚方宝剑。
不过,笔者担心的是,将来由谁来监督各级政府?如果真的出现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能否追责到位?因此,建立一整套严格规范的问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师资缺乏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前不能有效落实的客观制约因素。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当前,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体育教师缺额26%;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额高达60%。这表明在配齐配足师资方面,政府还要下很大的功夫。除了加大投入外,还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同时高等学校要完善符合体育学科特点的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