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长跑不是目的而是路径

时间:01-12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些大学生唯独不爱跑步,这提醒高校强制长跑是督促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一步,但并非最终目的,让学生养成终生热爱运动的习惯,才是真正价值所在。

    一说长跑,不少大学生就肝儿颤。日前有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开始要求大一学生每天下午4点半刷卡锻炼的“大一行动计划”,曾在学生中引发不少争议。最近,清华的“强制长跑”制度进一步完善,刷卡机有望被更受学生欢迎的跑步软件所取代。

    强制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高校绝非清华一家,媒体最近报道的就有不少,还有一些省份的教体部门提高了大学生体测标准,但类似新闻一出,总免不了引发一些争议。而争议的源头主要来自大学生群体,“强制”二字成了他们主要的靶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学校这种有点“霸王硬上弓”的做法属于“管得太宽”,而且无助于真正提高学生体质。

    其实,除了纠缠于“强制”二字,对长跑怀有畏难甚或抵触情绪的大学生,恐怕再也找不出其他有力的反对理由,这更多的只是一种情绪化反应,而且进入了思维误区。首先,除了极少数特殊体质或患有疾病的学生,长跑显著的体育锻炼价值不但为体育专业人士所推崇,也是众人熟知、无须论证的常识。其次,一些高校在要求学生长跑时确实带有强制性,但学生更应该看到背后的良苦用心——学校难道是为了消遣或折腾学生吗?让学生多锻炼会让学校额外获利吗?再者,对于热爱运动、喜欢长跑的学生,即便学校不做硬性要求,他们也会积极锻炼。相反,对于那些身体慵懒或精神懈怠的学生,倘若学校不做硬性要求,能奢望他们认真对待吗?

    必须申明,这并不是说学校强制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恰当的。对于一些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学生当然应该给予反对并积极维权,媒体和公众也会声援。但纵观近期媒体报道的高校或教体部门强制要求大学生加强锻炼的报道,除了大学生群体中有些争议,支持的声音在舆论场中占了绝对主流。而对于部分大学生的消极情绪,社会公众多予以批评或奚落,认为这是当下学生多年“四体不勤”的结果。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最新或2022(历届)年)》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了提升,但大学生的体质令人担忧,尤其在耐力方面,大学生竟不如中学生。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大力推进长跑运动的原因所在。

    大学生长跑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一定程度上与媒体报道的多起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有关。体育运动专家指出,除了自身潜在的疾患,长跑中出现意外伤病甚至猝死,与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衰退有关,也是不了解运动规律的结果。德国医学专家赫尔曼也曾提出科学跑步的4个步骤,包括提前热身5至10分钟,锻炼时间和强度要适中,跑步前后加以肌力练习和柔韧性练习,跑步不宜突然停止或坐下、躺下等。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大大降低跑步出现意外的概率。

    长跑是大学生锻炼的重要形式,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很重要,此次清华大学把以往的刷卡机升级为更受学生欢迎的跑步软件,就是主动适应学生需求的表现。媒体报道中提到,一些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兴趣在其他运动项目上,唯独不爱跑步。这也提醒高校,强制长跑是督促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一步,但并非最终目的,让学生养成终生热爱运动的习惯,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