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昨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对于部分学校以早培班名义组织考试、选拔超常儿童的情况,已责令学校停止招生。这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是以就近免试入学为原则的,类似选拔已违反相关政策。据悉,北京市最新或2022(历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近期即将发布,会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
何谓早培班?据了解,早培班通常专为超常儿童定制课程,突出研修课程特色,对智力超常、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儿童进行选拔培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超常儿童培养班大有燎原之势。此番北京市教委单方面叫停早培班考试,“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用务实之举扛起责任之大旗,此举可圈可点。然而,“叫停”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们感叹现行学制太单一,期待为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孩子提供更多培养通道。对于早培班的去留,莫衷一是。
其实,哪来那么多超常儿童?超常儿童虽然存在,但所占比例极小,大多数孩子即使参加培训也变不成神童,实践也一再证明“超人”多数只是个传说。现如今,一个地区乃至一所学校涌现出这么多早培班,“超常儿童”未免过于泛滥,反而体现不出“超常”的意味了。更吊诡的是,选拔超常儿童不再是神童的专利,俨然异化成孩子“小升初”的一条捷径。早培班招生因不受户口、划片等限制,倍受一些家长追捧,背后隐含着激烈的升学竞争。超常儿童培训、考试的背后,多有执着于攀比的“虎妈”“狼爸”的身影,而一些学校则是迎合了部分家长的这种非理性需求。随着早培班增多,社会上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早培班提供培训,成为家长变相择校的途径。不难看出,早培班是社会急切的需求在推波助澜,是考试效应传递到基础教育的反映。
法国学者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事实上,超常儿童可以被发现,但很难被创造,妄想把处于常态水平的孩子强化培养成神童,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教育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重视每个孩子的特殊或平凡状态,为其提供科学的成长环境。退一步讲,即便曾经是神童,长大也不见得必定成才;哪怕不是神童,也不影响长大了成就一番事业。
《广州日报》日前刊载《神童17岁考入中科院遭劝退》一文,主人公魏永康的故事发人深省。时至今日,母亲痛悔自己害了儿子,对于其他人来讲未尝不是一声断喝。在魏永康之前,不少“神童”陨落的例子无不给人以伤感和刺痛的感觉。
当然,家长的合理诉求也不是没有道理,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不能以为个别人才创造发展空间而践踏既有公平。如果人为创造早培班,因个别特例破坏整体规则,任由点招、坑班、寻租等乱象丛生,无疑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换言之,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的底线不能破,不能以所谓超常儿童便开口子影响整个教育规则。早培班带来的思考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只有社会的人才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社会才可能走上素质教育之路。(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