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园暴力不能忽视青少年人格教育

时间:02-07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我看到了很多人格缺失的现象发生在校园中,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例如对老师的报复、对同学的毒害,让人痛心。这些恶性案件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教育缺失。”

  校园本是一个宁静圣洁的场所,同学师生之间理应亲如家人。然而,不时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那些滥施暴力的孩子,绝非天生就暴戾成性,大抵都是后天熏染不良习气,尤其是受到社会暴力文化影响的结果。网络、影视、书籍中的暴力手段被包装和美化,以致缺乏分辨能力的孩子欣赏暴力并沉溺于暴力游戏,进而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帮派行为,在校园内为非作歹,动辄拳脚相加,有的甚至以暴力为荣。

  当下,不少家庭和学校过于重视智育,忽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精神世界的贫乏和法治观念的缺失,也让暴戾之气有了滋长的土壤。加之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对校园和同学的对立情绪,在行为上更易出现攻击性……

  因此,要想根治校园暴力,除了通过法律途径有效震慑,还必须从净化社会风气和改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入手,塑造学生人格,让孩子们以暴力耻,学会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暴力绝不只是法治问题,更是“得治”问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要想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土壤,还必须重视道德教化的力量,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这方面,博大精深、注重内省、引人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可以为我们开启新的解救之道。我们可以领略古圣先贤们的智慧,从他们的哲思睿语中体会人生的真谛,进而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己的和谐相处之道。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神圣职责。我们有必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从小培养良好价值观和文明行为习惯。(作者胡欣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125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