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教授的经纪人都做什么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王树新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很多方面都是“吃螃蟹的人”:

  最新或2022(历届)年,他们研发的“妙手S”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开展了我国首例国产机器人手术,在医院里为病人完成了胃穿孔修补和阑尾切除手术。

  但这并不是研究的终点。最新或2022(历届)年,该团队的专利以1000万元费用独家许可山东威高医疗装备集团使用,对方还提供30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共建微创手术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

  最新或2022(历届)年10月1日,立法20年后首次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开始实施,其中一个亮点是,提高了对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最低奖励力度,对现金和股权奖励最低比例从20%提高到50%。天津大学很快据此出台了本校的细则,明确将学校收益的70%奖励科技人员。王树新教授团队成为全校第一个受益的团队。

  我国拥有世界第二的科研经费投入,产生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研究论文数量,但一直备受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困扰,这制约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形容:“过去成果转化的一个问题是,有些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学校里‘睡大觉’,没人知道,没人知晓,也没人去转化。”

  如今,包括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内,从中央政府到各地近年来不断推出旨在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举措。

  王树新教授团队的这一只“螃蟹”,是在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全程支持下吃到的。

  成立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6月的天大技术转移中心是一场改革的产物。2010年起,这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承担“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技术经纪人完全走市场化道路

  天大技术转移中心目前有18位专职为教师服务的技术经纪人。他们凭借对技术、市场、法律、商务、金融等的把握,为高校和企业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程提供专利申请与保护、法律咨询、商务谈判、科技融资等服务。成果转化后,依据相关规定和约定获得收益。

  这在全国高校中是一项先行探索。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说,高校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对于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到行业、企业,形成现实生产力,天大探索在学校建立一个专业的平台机构和一支专业的队伍,帮助教师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

  对外公开招聘技术经纪人时,天大就遇到了难题:这是新生事物,缺乏现成的队伍,既不知道去哪儿招聘,也不知道该招什么样的人。最终,一部分是社会上招聘来的,一部分是从应届硕士毕业生里选出来的。

  天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杨明海,另一个身份是“天津大学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该校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天大技术转移中心坚持公司化运作。据杨明海介绍,技术经纪人的工资、绩效、佣金,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薪金待遇采取“基础薪金+转化提成”的方式。放眼全国,这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据透露,一年多来,天津大学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运转良好,能够盈利,迄今还在外地建立了24个分中心,引入合作方设立了总值30亿元、投资于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基金。

  天大技术转移中心有个“三个一百”工程,即遴选100项重点行业真实需求、遴选100项可产业化核心技术、服务100个专家团队。这要求经纪人“盯”住研发团队,与老师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做“贴身秘书”,“吃透”他们的技术。“把老师多年积累的成果用技术语言推到市场,变成大家听得懂、看得见的资源,这是最核心的东西。”杨明海说。

  在此之前,产学研沟通的方式往往是:地方政府发来一些企业需求,学校将需求分类,发布给各个院系。至于哪些需求属于真实有效的技术需求,又有哪些教师与企业真正对接,很难说得清楚——根据经验,很多企业有需求但不能清楚表达,发来的所谓“需求”往往真实率仅为两成左右。

  但如今,天大技术转移中心的经纪人们对各自负责区域的企业进行“地毯式搜索”,考察企业生产线,逐个了解需求,针对不同成熟度的技术成果、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开展不同的转移模式和策略研究,促成了一批科技项目的签约。

  天津大学是我国每年获得专利授权量最多的高校之一,过去很多专利被束之高阁,甚至由于专利权人没有按时缴纳专利维护费而失效。很多教师申请专利更多是为了科研项目结题,而不是为了技术转化。而现在,有人专门梳理、维护这些专利,并试图从中发现“金子”。天大的专利不再“失效”了。

  一所高校的走出去战略

  在改革之前,天津大学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去,更多是采取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形式,特别是就具体项目进行联合研发。这种合作形式存在着顶层设计匮乏、分散、不稳定等不足。这次改革,天大实施了自己的一项走出去战略。

  该校以区域位置、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等为指标对地方合作目标进行了系统的测算,形成了一整套测算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了学校的地方合作走出去战略:以天津为圆心,高铁3小时可到达的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圈设定为学校的“战略必争之地”,5小时可到达的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圈设定为学校的“战略合作之地”,5小时以上经济圈设定为学校的“战略互动之地”。

  根据这个战略,天大实际上为自己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画了一张地图,自2010年底以来,天大按照这张地图走出校门,与各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具有代表性的是与地方政府联合组建的“异地研究院”,即依托学校、立足当地、辐射周边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旨在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这些“异地研究院”就是天大将自己的科技资源运往全国各地并实现转化的“高铁站”。异地研究院集物理空间、科学研究、技术人员、成果转化于一体,承载着“众创空间”的功能。

  异地研究院的建立,使天大与地方省市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有了支撑。一批专家团队可以长期或定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拓展了学校的物理空间,也实现了人才链、学科链和产业链的衔接。

  对高校形成倒逼机制

  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姚春德教授团队的甲醇-柴油二元燃料发动机技术拥有10余项相关专利。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经分析、评估和市场调研发现,此项技术成熟度高、适合产业化推广。中心派出专门团队就市场战略设计、公司注册、厂址选择等相关问题出具详细方案。最终帮助姚春德教授团队以该技术成功吸引到1000万元的风险投资,而其团队以30%的股份入股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公司。

  杨明海对记者说,法律修订以前,由于成果归属权问题,科研团队入股这条道是“堵”死的。现在,一些老师已经跃跃欲试,一些合作也在洽谈之中。

  比如,天大化工学院有个团队做基因检测盒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论证,技术转移中心牵线找来了社会资本。学校以专利技术入股,再将收益的一定比例发给科研团队。

  元英进透露,天大还在探索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转化利用情况、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位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行业或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在其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体现”。

  天大这场改革的着眼点,还在于对自身创新能力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高校实施深度产学研合作不应是以单个成果转化为目标,而是应以全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志向,为此集中力量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是必然选择。一个行业的技术往往是一条从头到尾的链条。与行业合作,也有助于高校把一个问题做深做透。在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提炼重大科学问题,已成为天津大学原始创新的重要原动力。”元英进表示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