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日前,中国科协组织了一场“新观点新学术沙龙”,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和全国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试图通过探索南极生态圈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模式,研究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潜力。
冰雪覆盖的南极有一种数量庞大的生物叫作磷虾。这些会发光的磷虾不仅美味、营养,还有多种利用价值,因此世界各国都希望能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南极磷虾因富含氨基酸、DHA和EPA,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一般多用来制作磷虾油等保健品。我国2010年首次开展商业捕捞。但由于国际公约限制,目前全球每年的实际捕捞量仅数十万吨。
据学术界测算,南极磷虾资源量估计有4亿吨。面对如此巨量的磷虾资源,人类每年数十万吨的捕捞是否太少?
磷虾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处于南极生态圈食物链的“中游”,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同时也是企鹅、海鸟、海豹、鲸鱼等的食物。人类对南极磷虾渔业的开发,需要从南极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维持机理、系统演化等角度进行科学探讨。
如此数量庞大的磷虾,它们的食物-浮游生物来自哪里?支撑浮游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又来自哪里?在此次沙龙上,沙龙领衔专家之一的南京大学海洋地质学家高抒教授提出了“南极海洋生物量的物质收支——系统演化假说”。他基于自己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有没有可能,南极海域的洋流涌动,为南极生物圈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而经过数万年的累积,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足以支持大量磷虾的生长。这是确定磷虾最大可捕获量计算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表示:“这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若要验证这一想法,还需要弄清楚环绕南极的洋流和近岸水域的水体物质组成。”(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