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让课改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发芽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课改种子在乌兰察布发芽

  “学生表达自信、流畅,学习欲望强。” 

  “课堂操作流程清晰,学生参与度高。” 

  “教师思考很深入,改革有热情!” 

  “校长率先垂范,局长有想法、执行力强!” 

  像这样不吝赞誉的话,岁末年初,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课改中期诊断活动中,不断听到专家们说起。隆冬的草原寒气袭人,白毛风漫卷着雪花呼呼地吹着,但在乌兰察布市各个课改实验校里,记者一行感受到的是火热的改革激情。 

  最新或2022(历届)年3月,在乌兰察布市教育局的统筹下,全市9个旗(县、区)的29所学校成为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校。市教育局踌躇满志,把最新或2022(历届)年确定为“课改年”。实验启动后,经过初期诊断、集中通识培训、专家名师进校指导、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外出影子培训等环节,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与热切的期盼相比,实验反馈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最新或2022(历届)年8月,由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带队,会同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等课改专家,在乌兰察布市举行区域课改推进座谈会。谈及课改感受,从29所实验校的校领导口中,听到的更多是问题与困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差、导学案指导性不强、课堂流于形式,教师有压力,校长有顾虑,家长不理解…… 

  问题尽管都在专家意料之中,但当问题密集而真实地呈现出来时,无疑考验着当地教育管理者的魄力。 

  那天的座谈会,乌兰察布市教育局长李琮始终在场,边听边记,眉头紧锁。在课改专家针对大家的问题释疑解惑后,李琮最后讲话,这个有胆有识的草原汉子掷地有声地说道:“下一步,全市课改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认识,全面推开。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没有退路!” 

  的确,在这样的教育欠发达地区,改革是唯一的希望。几年前李琮上任之初,就大胆地在全市推出了包括课改在内的“三项改革”。他也很清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关键是,怎样凝聚课改共识,形成改革内驱力?

  “这一回是动真格儿了!本学期,学校狠抓集体备课,要求全校教师达标课人人过关。学校每月提交一份自查报告,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亲自驻校指导,教育局定期检查评比。”在实验校之一的察右后旗明德小学,校长吴志斌告诉记者。 

  就在中期诊断前,作为全市课改的主要负责人,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陈登龙率领市教研室的同志,历时月余,对每个旗县、每所实验校进行认真自查,毫不隐瞒地把发现的问题整理成一份翔实的报告,提供给诊断专家做参考。 

  商都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志义,也是课改的坚定支持者。过去一些不理解的人说,商都搞课改,都是张志义闹的。听到这话,张志义认认真真备了两周课,亲自登台给全县1400多校长教师做讲座,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教育规划纲要一直讲到新课程标准。“我要澄清一个观念,国家教育大政方针写得明白,课改是国家意志,不是某个人愿意改就改,也不是可改可不改,而是必须改。” 

  有了这样的务实之举,有了一批课改倡导者,在这次中期诊断中,记者高兴地看到许多学校的新变化,课改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商都实验小学地处老城,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教师年龄偏大,发展滞后。校长李季云上任后一门心思搞课改,短短一年时间,学生们精气神变了,课堂上活泼自信、充满灵气。看到学生的可喜变化,连快退休的老教师也纷纷要求课改。 

  在察右后旗一中,学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一个过去令人头疼的乱班确定为课改实验班,没想到,一个学期过后,这个班的成绩跃居年级中上游,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大为改观。 

  这些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对更多老师和学校而言,课改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在察右中旗二中,英语教师解冰玉起初并未参加课改培训,但一接触课改实践,她便着了迷,经常捧着导学案向同事请教,如今的她后来居上,已是学校的课改骨干教师。 

  也因此,当地的校长和教师都把这次中期诊断当成难得的学习机会,周边其他学校也纷纷派教师来观摩、聆听。这份虔诚的学习热情打动着课改专家们,来自安徽铜都实验学校的课改专家王思民,这次诊断一连气儿在乌兰察布工作了十多天,每天从早忙到晚,尽管如此,他仍不惮辛苦,主动要多花一天时间,指导当地教师磨课、集体备课。 

  虽然在这次中期诊断中,对每一所课改实验校和专家们都高标准、严要求,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看得出,课改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发育,根须越扎越深,开始顽强地冒头、发芽。

  挺过了难熬的严冬,春天也就不远了。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