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专业是大学发育不良产物

时间:01-13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双胞胎”专业是办学特色意识淡薄和办学定位模糊的明证,不但让学生糊涂,也让学校在特色办学之路上走得糊涂。

    ■朱四倍

    媒体报道,近来考生们都在关注填报志愿,翻开专业的“花名册”,考生们会发现,许多专业名称之间往往就相差一两个字,而且粗略一看,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好像都差不多。在某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里,这三个专业的名称眯起眼睛来看简直一模一样: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不要说考生,恐怕就连不少身处高校中的教师也很难清楚地道出这三个专业的区别。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是诟病“双胞胎”专业过多,还是指责考生选专业“望文生义”呢?

    “双胞胎”专业不仅给考生造成了选择的困惑,甚至可能对学生的学业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一定程度上,“双胞胎”专业现象折射着高校急功近利、浮躁世俗的办学思想,严重地说,这是办学特色意识淡薄和办学定位模糊的明证,更是千校一面、缺少核心竞争力的折射。不但让学生糊涂,也让学校在特色办学之路上走得糊涂。

    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著名大学之所以著名,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主要是因为有一流的专业,有专业品牌作为支撑。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注重和坚持发展理工科专业,威斯康辛大学则重点培育和支持实用性专业,不仅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而且专业特色和声誉与日俱增,更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反观我国,过于强调综合性,追求文理融合,唯恐少了某个专业被人耻笑,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所谓的综合性成了“一锅粥”,看似什么都有,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专业,难与国际上的名牌高校进行竞争。而我们看到的“双胞胎”专业乃至“多胞胎”专业现象就与这种思路密切相关,不仅忽视了专业的基本价值和要求,走上了反面,更忽视了时代对大学专业建设和个体知识要求的变化。

    与“双胞胎”专业相伴随的现象是,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设了“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国际贸易”、“法学”等专业,有个别省的高校竟然全部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看似热门和“高大上”,实则严重浪费了资源,也给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助长了学习专业与就业不匹配的尴尬,是典型的教育无效供给和资源浪费。

    无须诟病考生选专业“望文生义”和“傻傻分不清”,而是要剖析众多“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着力于如何避免“双胞胎”专业给考生带来的困惑。部分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顾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和自身的专业培养条件,功利投机的思路占了上风,大量设置与自己办学优势无关的专业;专业师资和办学条件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加变动,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换汤不换药;专业建设定位模糊,特色不明,培养模式严重趋同,以至于我国同一专业的不同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没有显著差异,专科生、本科生与研究生竞争同一工作岗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利于大学自身的竞争力提升,也无法提供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隐藏在“双胞胎”专业背后的功利和投机逻辑必须得到纠正,这不仅关乎专业自身的建设、发展,也关乎学校声誉和学生的未来。即使自己不检讨、反省,也终将被市场淘汰。

    因此,必须看到“双胞胎”专业背后的弊病,并找到救治的方法。一是专业特色少,毕业生无竞争力,人才过剩的同时带来替代性强的矛盾,进而产生了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二是没有品牌,没有专业优势,只有一时的“人数优势”,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三是不顾社会实际需求,开设雷同专业,只是为了吸引生源和兜售文凭,很难创造高等教育应有的价值,也难以承担起社会和受教育者的期待。

    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但这种重要性不能通过“双胞胎”专业来体现,而是要通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最重要功能——人才培养来体现,更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说明。那么,唯有戳破“双胞胎”专业背后的大学功利和投机脓包,认识到“双胞胎”专业的危害——伤害大学特色和竞争力,才能走出陷阱。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