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伟大的杨昌济才能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时间:09-24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今天是12月26日,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1周年。 众所周知,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  在毛泽东生日到来之际,我想——毛泽东为什么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  是的,毛泽东为什么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  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更是至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站在教化民众,改造社会,推进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来认识教育,推行教育。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深刻广泛,充满着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照彻历史,超越时空。 那么他成功的奥秘究竟何在? 我们寻觅毛泽东成功的根源,除与酷爱读书、勇于实践、超群的才华、坚强的意志众多等诸多的因素有关外,还与一代伟人的伟大杨昌济老师有关!! 为什么?     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中有一个杨昌济说服教育毛泽东的场景,观后不禁为教育家杨昌济先生的教育艺术所深深折服,给我们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他一生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名闻天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们实现了导师的“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     为什么说“只有伟大的杨昌济,才能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     1.杨昌济老师高尚的道德品质令人敬仰  杨昌济老师伦理学家,教育家;曾赴日本、英国留学。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努力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使新民学会成立。任北京大学教授期间,协助蔡和森等筹措赴法勤工俭学旅费,介绍毛泽东去北大图书馆工作,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著有《劝学篇》等文,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书。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蔡和森和毛泽东实现了他“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  杨昌济高尚的道德品质令人敬仰——面对迎奉贵客般的排场,请他担任省公署的教育司长,他却婉言谢绝。他不愿意去逢迎官场的卑鄙肮脏,却选择了被人冷落的师范学校教员的职务,而且自题了这样一副对联以明志:“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2.杨昌济老师“以退为进”教育毛泽东  毛泽东张扬、冲动、倔强的个性让他与恨铁不成钢的袁吉六老师有了一次课堂冲突。我们常规的做法或是制造紧张的气氛,或是制定奖罚制度,或是开尊师重教的主题班会…….总之,让学生感受到顶撞老师是多么不对的事.杨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教育自己.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杨老师的做法却是那样的与从不同。  下面我们看—— 《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1)学生毛泽东与袁老师的冲突上课铃响了,袁吉六绷着脸进了综合大教室,边报着分数,边把本子发给学生。 毛泽东,40分!”作文本“砰”的被扔在毛泽东课桌上,鲜红的“屡教不改”四个大字和40分的得分把毛泽东看得目瞪口呆!教室里的学生们也都愣住了:毛泽东居然只得到这样的分数?! “王子鹏,75;刘俊卿,90分……”袁吉六继续慢条斯理地给学生发放着作文本。他的身后,传来了“砰”的一声,不回头,他也知道这是毛泽东把作文本拍在桌上发出的声音。“怎么回事?”袁吉六环视着教室里的学生,瞪着眼睛问,“课堂之上,谁在喧哗?” 毛泽东“呼”地站了起来,气呼呼地回答:“我!”“毛泽东?你要干什么?”袁吉六厉声问。“我不明白。”“什么不明白?”“我的作文,为什么只得40分?”“你还问我?”“袁老师打的分,我不问袁老师问谁?”这一来一往的针锋相对让所有的同学都吃了一惊,谁也没想到毛泽东居然敢这样跟袁吉六讲话!坐在旁边的几个好朋友拼命向毛泽东使眼色,示意他坐下,毛泽东却越发挺直了身子。 好,既然你问我,那我就告诉你!你这个作文,就只值40分!”袁吉六气愤地指着毛泽东的鼻子说。 “我的作文有哪点不好了?”毛泽东质问老师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学生,是在教室里。 “哪点不好?哪点都不好!提醒你多少回了,要平实稳重,要锋芒内敛,不要有三分主意就喊得十七八分响,你听进去一回没有?你变本加厉!你越来越没边了!”袁吉六抓起那本作文,摇晃着说,“你这也叫文章?你这整个就是梁启超的新闻报道,只晓得喊口号!” “梁启超的文章怎么了?我就是学的他的文章。” “你还好意思讲!好的不学,学那些乌七八糟的半桶水!什么是温柔敦厚,什么是微言大义,什么是韩章柳句欧骨苏风,他梁启超懂吗?他屁都不懂!还跟他学?” “梁启超倒是屁都不懂,袁老师估计是懂了。” 毛泽东这句话,把袁吉六气得大胡子直抖,他指着教室门吼道:“你……你混账!你给我滚出去,滚!” 毛泽东愣住了,随即转身就往外冲,砰的一声,他的凳子被脚带倒在地! “你……”袁吉六大概也没想到毛泽东真敢冲离教室,怒气冲冲地朝着毛泽东的背影说,“好,你走,走了就再不准踏进我袁仲谦的教室!” “你放心,我不稀罕!”毛泽东头也不回地答应着,身影消失在了教室门外。 袁吉六把手上剩下的作文本狠狠一摔,涨红着脸骂道:“混账东西!反了他了!” 毛泽东气壮山河般地冲出教室,回到寝室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干脆躺在床上看书,可书也看不进去。正当他在床上翻烙饼的时候,方维夏、黎锦熙一脸严肃地进来了。方维夏沉着脸对他说:“出来一下,有话跟你谈。”毛泽东昂着脑袋,跟两位老师进了教务室,把刚才在综合教室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却一点没有认识错误的样子。 黎锦熙敲边鼓说:“这件事情很严重,袁老师、孔校长、纪督学现在正在校长室研究对你的处理方案。” 毛泽东像头小水牛一样,拧着脖子说:“处理什么?我本来没错。” “你没错,难道是老师错了不成?” 看着方维夏满脸的恨铁不成钢,毛泽东一言不发。 “润之,不管怎么说,袁老师都是为了你好,课堂之上,你当着那么多同学顶撞他,难道你还做对了?”黎锦熙的劝导还是很温和。 毛泽东小声嘀咕道:“又不是我先骂人。” “这么说是袁老师先骂人?”黎锦熙问。 “本来就是嘛。” “他骂谁了?” “梁启超。” 方维夏和黎锦熙都愣住了,一时真是哭笑不得,异口同声地说: “他骂梁启超你较什么劲啊?” “那是我作文的偶像,我……我就是不让他骂。” “你……”方维夏简直不知该怎么跟他说下去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犟呢?”  两位老师是受孔校长的委托来找毛泽东谈话的,此时只好实事求是地回去向孔校长汇报。孔昭绶一听毛泽东死不认错,脾气也上来了,决定非要严肃处理他不可。但黎锦熙却认为,照毛泽东现在的情绪,处分只怕是火上浇油。站在两人中间,方维夏提议说:“校长,依我看,能不能先缓一缓?处分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可现在处分,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毛泽东这个人,个性的确是有问题,太张扬,太冲动,倔强有余而不善自制。可我觉得,学生倔强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如果能让一个倔强的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那他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孔昭绶冷静下来,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谁能说服毛泽东这个倔强学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他们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齐声叫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杨昌济!【《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2)杨昌济老师“以退为进”教育毛泽东   杨昌济老师“以退为进”教育毛泽东的灵活的教育技巧,让我们父母与老师值得学习!   下面我们接着看——【《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杨昌济听了孔校长的一番话,也着实吃了一惊,但他想也没想,就接受了孔校长安排的任务。他也明白,就现在这种状况,除了他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姑且不说袁老那里学校不好交代,单说毛泽东,他也不能撒手不管呀。于是,当天晚上,他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  两位老师是受孔校长的委托来找毛泽东谈话的,此时只好实事求是地回去向孔校长汇报。孔昭绶一听毛泽东死不认错,脾气也上来了,决定非要严肃处理他不可。但黎锦熙却认为,照毛泽东现在的情绪,处分只怕是火上浇油。站在两人中间,方维夏提议说:“校长,依我看,能不能先缓一缓?处分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可现在处分,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毛泽东这个人,个性的确是有问题,太张扬,太冲动,倔强有余而不善自制。可我觉得,学生倔强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如果能让一个倔强的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那他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孔昭绶冷静下来,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谁能说服毛泽东这个倔强学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他们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齐声叫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杨昌济! 杨昌济听了孔校长的一番话,也着实吃了一惊,但他想也没想,就接受了孔校长安排的任务。他也明白,就现在这种状况,除了他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姑且不说袁老那里学校不好交代,单说毛泽东,他也不能撒手不管呀。于是,当天晚上,他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   当天晚上,杨昌济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晚风中,杨昌济背着双手,仰望着星空,突然背起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这篇文章你读过吗?”  毛泽东在老师身后忐忑不安地坐着,小声回答:“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对,《马说》。这个世上,真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啊。为什么呢?”杨昌济在毛泽东身边坐下来,看着毛泽东,说:“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总之别人说的一概不认账。你比方……”  他看到毛泽东微微侧开了头,那表情显然已经在等着自己的批评,忙话锋一转:“比方袁仲谦袁老先生,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小。”  这一招很是高明,让毛泽东愣住了。  杨昌济问:“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眼,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注重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润之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太尴尬了,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回答。  杨昌济接着说:“还有还有,动不动就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那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几百上千年人人都觉得写得好嘛?难道你毛润之就非得跟一千年来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一千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袁仲谦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  这番话让毛泽东越发不安了,但杨昌济还在说:“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是比不得韩柳欧苏那么有名气,就算是许多人觉得过于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这个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因此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里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嘛?”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不再继续说了,只是盯着毛泽东,直盯得他深深埋下了头。许久,杨昌济才站起身,向亭外走去。走出几步,他又站住了,回头说:“润之,道理呢,我就不跟你多说了,你自己慢慢去体会。不过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大家都知道,是我敲定为第一名的。可你不知道的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仲谦先生负责,当时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能在他的眼中得到第二名的成绩,足可见他有多么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你的文章还有明显的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的作文分数,乃至降到40分,为什么?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在他眼中真的只值40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自己非常欣赏的有才华的学生,却又总也看不到学生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他说完,转身就走,只把夜空中的星光闪闪留给了正在发愣的毛泽东。【《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我们看——杨昌济老师这一招很是高明,让毛泽东服气了,让心高气傲的毛泽东心悦诚服地“坐降落伞落地”,主动地在暴雨之夜向老师忏悔,同时也得到袁老师的原谅。  现在我们看一看:杨昌济老师“扬”毛泽东之“长”,“扬”得多么适度;“抑”袁老师之“短”,“抑”得多么有力。              (3)“欲扬先抑”渐进式说服教育方法  “欲扬先抑”渐进式说服教育方法,这是一个渐进式说服教育的成功案例。     杨昌济老师虽然没有单刀直入、直面主题地对毛泽东给予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因为他了解毛泽东的个性,了解教育的规律,懂得说服教育的艺术。通篇谈话没有简单说教,没有刺激性用语。   一开始并不触及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不马上将问题公开在对话者面前,而是从问题的表面或其他问题开始谈及,逐步深入到问题核心。谈话过程平等、和谐,做到以情感人。最后,毛泽东幡然悔悟,内心受到强烈触动,主动找袁老先生认错、道歉。   袁老先生脾气也倔,就是不愿接受。可是,为了得到先生的原谅,毛泽东在寒风秋雨中一站就是一夜,袁老先生最终被打动,师生感情更深了……    3.只有伟大的杨昌济,才能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为什么说伟大的杨昌济,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因为,只有伟大的老师,才能造就伟大的学生!!  因为,只有伟大的老师,用“以退为进”教育“调皮捣蛋”学生方法,才能造就伟大的人才!!  那么,什么是教育“以退为进”?  教育的“以退为进”,也就是教育者说不要老是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喋喋不休的批评和责骂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飞镖效应”,有的时候我们不妨热点问题冷处理,更或者来个角色错位。  像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校长孔昭绶那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移情”吧,先跟学生“套”近乎、“拉”关系,如讲讲自己在上学阶段也有过类似经历,这会让学生产生我们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自己人效应”,而这其实是为学生设的第一个“套”,接下来将孩子“拉”下我们的“池塘”中“游泳击水”,可以再跟他讲讲自己这样做了的后果以及现在对这件事情的反思,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确是做错了,这就是我们为他们设下的第二个“套”,然后再将孩子“拉”上我们的“船舱”上“同舟共济”,这么做的益处在哪里?  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教育;是我们不用“动气”,而且学生还很“服气”的教育;是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我们如此教育,何愁“教”不好孩子?“育”不好学生?  对于学生采用“以退为进”教育,这方面毛泽东的校长孔昭绶和老师杨昌济做的非常好,孔昭绶校长的上面已经谈过,杨昌济老师的我们可以从《恰同学少年时》中看出,当作文袁大胡子给40分的时候,毛泽东很不服气向老师发出了挑战,袁老师对着教室门吼道:“你……你混账!你给我滚出去,滚!”、“好,你走,走了就再不准踏进我袁仲谦的教室!”“你放心,我不稀罕!”毛泽东头也不回地答应着,身影消失在了教室门外。袁吉六把手上剩下的作文本狠狠一摔,涨红着脸骂道:“混账东西!反了他了!”  后来众多的老师劝说让他向袁老师认错误,毛泽东认定自己没有错误,是杨昌济用“以退为进”、“先扬后抑”教育方法说服毛泽东的:“扬”先让毛泽东“坐气球上天”——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眼,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注重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润之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杨昌济这番话让毛泽东越发不安了。  但是杨昌济还在说:“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是比不得韩柳欧苏那么有名气,就算是许多人觉得过于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这个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因此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里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嘛?”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老师这一招很是高明,让毛泽东服气了,让心高气傲的毛泽东心悦诚服地“坐降落伞落地”,主动地在暴雨之夜向老师忏悔,同时也得到袁老师的原谅。  现在我们看一看:杨昌济老师“扬”毛泽东之“长”,“扬”得多么适度;“抑”袁老师之“短”,“抑”得多么有力。  教育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欲扬先抑”,“抑”是现象,“扬”是实质,“抑”是为了更好地“扬”;有时候“欲抑先扬”,“扬”是手段,“抑”是目的,“扬”是为了“抑”得更加有力。“抑”与“扬”既对立,又统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即要有对照性,又要有衬托性,相反相成,要有相通的桥梁。毕竟,我们的是真正目的批评教育,让孩子喜欢学习。  杨昌济巧劝毛泽东认错,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学习。有时教育也需要“以退为进”、“欲扬先抑”,更需要“曲线育人”。  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以尊重学生的意见为主,采用“以退为进”的教育方法的战术。   杨昌济老师的“以退为进”教育,今天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老师应该做什么样的老师?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子女的成才?老师应该怎样看待子女的成才?    为什么湖南一师在短短的5年中,竟然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    答案只有一个:只有伟大的老师,才能造就伟大的学生!!   我们看杨昌济的教育是多么的伟大!   所以,只有伟大的杨昌济,才能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  本博  作品  为原创  禁止抄袭  侵权必究  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我们知道  尊重他人  就是尊重自己  谢谢您的合作  如转载  请注  博文  来自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田园泥土香教育 ”  字样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