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淮阴师范学院大一新生宿舍条件和环境怎么样及是否有空调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江苏高考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校风的江苏省属知名高等学府,坐落在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

在50余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始终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应用型人才,毕业生10万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69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面向19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成教生1万余人。与东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90余名。同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地区的17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向境外高校派出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353名,接收韩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留学生近100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占地面积近1800亩,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57亿元。图书馆藏书总量207.87万册,电子期刊2.03万种,电子图书277.65万册,博、硕士学位论文352.31万种。


 淮阴师范学院校园风景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1080名,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71人,其中正高136人、博士249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千人计划”1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2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2人。有3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0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二五”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类)9个,省计算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3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立项教材26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近年来,学生在法国波尔多“左岸杯“世界大学生品酒赛(亚洲赛区)、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达11%。200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最新或2022(历届)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0个,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5项,部省级基金项目139项。出版专(编)著170余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EI、ISTP收录700余篇,CSSCI刊载500余篇,授权专利17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11项、厅市级350余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建有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建设实验室、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院等29个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省市级研发平台与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五年,承担省市级“产学研”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0余项、横向与“四技”服务课题170余项,签订合作协议300余项。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十几家国家级、省级媒体集中报道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