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华中农业大学新生入学指南考试时间,新生入学手册和指南必备注意事项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湖北高考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最新或2022(历届)年华中农业大学新生入学指南考试时间,新生入学手册和指南必备注意事项序 曲

九月梧桐依旧绿,十年寒暑尽风华。

最是一年丰收季,喜是花香硕果时。

南湖碎影,掬一抔无香之水;狮山屹立,撷一支鲜艳之花,我们用最真诚的笑靥迎接你们华中农业大学最新或2022(历届)年级的新同学们,热忱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带着父辈、师长们的殷切期望,带着丰收的喜悦和求知的渴望,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汇聚在美丽的狮子山,开始了人生又一个新的篇章。在此,我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学校是知识的源泉,大学是文化的摇篮。在这里,你们将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扩充知识,完善自身,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个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准备。我们相信大家都对自己的大学求学生活有着较高的期望,热切地希望自己能在此期间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但也许你也会因为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而感到不适,也许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感到茫然,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这些不适应如不及时调节,将会影响学业,甚至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从入学到生活,从生活方式到学习方法,从衣食住行到通信恋爱,对新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剖析,希望能够助你们一臂之力,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帮助你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时的你们,正站在实践人生意义的出发点上,朵朵知识的硕果正等待着你们的采撷。漫漫长路,任重道远;海阔天空,凭你翱翔。只要你们勤奋严谨,知行合一,立志成才,取知识之结晶添人生之色彩,采文化之光续民族之华章,青春将会由此飞扬,生命将会因此而闪光,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在这学术的殿堂里揽万卷文采,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壮丽的诗篇!

祝新同学生活愉快,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7425亩),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建国后,学校曾直属中央高等教育部,后实行农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具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评审权。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学校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7年11月23日到学校视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0月1日为学校百年校庆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最新或2022(历届)年12月5日为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大学生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才俊荟萃。现有教职工2500多人,其中教师1446人,教授3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1.3%;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7人;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主席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9人,“楚天学者计划”主讲教授6人,"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2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7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27个。

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设有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水产学院、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学院、体育部等18个学院(部)。现有本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10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6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5500人,其中本科生18670人,研究生6830人。

学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学科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中科院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完成的《农业生物技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显示,我校分子育种生物技术排名世界第5位,植物染色体工程排名第10位,转基因粮食作物、植物基因组研究、动物基因组研究等排名进入前20位。最新或2022(历届)年3月美国信息科技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两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同类学科领域前1%。在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6个学科名列同类学科前三位。其中,园艺学第1,畜牧学、兽医学第2,作物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第3,农业资源与环境第5,植物保护第7,生物学第8,排名率进入前10%,食品科学与工程第10,排名率进入前20%。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总量达20项;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1项;获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0门;首批获准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71项.新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提名奖23篇,总量分别达到11篇和26篇。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录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30%以上,其中生物类等特色和农科优势专业的录取率超过50%;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校荣获首届“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称号,成为第一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校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23个,省部级检验检测机构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9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61项,省部级项目1782项,国际合作项目101项;获得科技经费约34.8亿元;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20项,其中,国家级18项;授权专利786项,其中发明专利583项,实用新型专利195项,外观设计8项;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学校被评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实施“863”计划先进集体高校、“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2006-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法国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伙伴关系,每年有近500名海外专家学者访问我校,通过各种渠道派出教师和学生逾500人次。自2003年成为“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留学生”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以来,目前有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最新或2022(历届)年启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交换生和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不断拓展。

学校形成优秀办学思想,办学特色鲜明。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优良育人传统,铸就了以校训为核心的优秀办学思想,办学特色鲜明。形成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学校品格,“现代生物科技与传统优势农科紧密结合、互促共进”的办学特色,“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的发展模式。1952年迄今,已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15余万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优秀管理专家以及“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等新一代大学生典范。学校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整体绩效评价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学校连续九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2011年两度荣膺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建校120周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到2048年(建校150周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