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歌唱的智慧_800字

时间:01-22编辑:佚名 话题作文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吟罢一首《最后的挽歌》,一如刺鸟冲向荆棘,无怨无悔,诗人舒婷挥手告别了曾使她熠熠生辉的诗坛,哀伤却坚定。她说:“自己没有更好的诗歌献给读者,宁愿停止歌唱。诗人向来是感性的,他们的诗句中无不溢满了自己丰盈的情感,然而,舒婷的抉择却是如此理智,既然自己不再拥有更好的作品,放弃写诗无疑是对读者负责,对自己的一种成全,更是对诗歌的一种敬畏。

或许,这才是诗人身份的她的泰然之处。 舒婷说:“写诗是痛苦的。”而事实上,若不是总想着拿出好的诗作奉献给读者,若不是不想因自己的一首滥诗而使诗坛遭受涂鸦,写诗又何尝有痛苦?高尚的人的压力无非是来自他们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没有任何不妥,纯粹是对所从事职业的尊崇与敬畏。 当下,舆论之声、社会大众之声依旧抵不过这股快餐文化的潮流。尽管斥责之声由来已久,那些所谓专家学者们似乎是捂着耳朵的,照样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出版自己的作品,而这出来的一本本东西,却也不过是大同小异的类复制品。一向追崇的严谨学术之风之于销量与名利就犹如螳臂当车,手无缚鸡之力,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而他们对于读者大众又付了几分责任?对学术理论又怀有多少的敬畏之心?在“生产”他们的作品时,是否也感到一丝“痛苦”?都没有。他们是下了决心将名利作为武器,把本来可畏的文化之地践踏地狼藉一片,却依旧毫无良知。 社会是宽容的,我们可以容忍一位作家或是诗人暂时没有作品出版。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往往需要灵感与时间。作品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但我们不能容忍未经过长时间潜心推敲且并无太多内在价值的创作时不时进入人们的视野,只为迎合社会的趋势。有句成语“宁缺毋滥”说的便是这个,就算没有更好的作品,也应保有对文化的敬仰之心,不轻易完成一部作品,一旦拥有,也必须是倾注心血,以丝毫不怠慢的心态完成的。

 在这样一个所谓学术作品和所谓文化如洪水般泛滥成灾之下,舒婷的这一做法显得尤为脱俗与可贵,就像溪水不缓不慢前行,不让凶猛的水势污了这涓涓细流。 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古人尚且懂得如此,今人有为何不自知呢?若是没有深重的积累与充分的准备,又怎能给世人以震撼呢?因而由此看来,与其说舒婷是告别诗坛,不如说其乃是积蓄力量,为创作更好的诗歌而再次厚积薄发。

我想,这等智慧,足以给当今浮躁推崇文化的人以警醒了罢。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