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中感悟成长_1000字

时间:01-04编辑:佚名 话题作文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别的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唯有《水浒》一书百看不厌,之所以每次看都能从其中看出不一样的感悟,是因为他把一百零八个人都写得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水浒,一边看着电视上的人物,再结合大人的言语描述,我便从画面上认识了几位英雄,但不久就发现,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都大不相同,唯有他们大多都是国家栋梁,被小人,污吏陷害,身不由己,逼上梁山。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我对水浒的兴趣油然而生,但又因情节中的血肉飞溅和双方交战时的惨烈,便一下子对《水浒》的印象一落千丈!

七岁的时候再看《水浒》,一开始看并没有什么耐心,大致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对文字的厌恶再加上那时有许多的字都不认识,总翻字典,便对这部巨著产生了抵触,但每每写到雪,第一个想的的总是那个红色与白色组合成的悲壮场面,但与小时候有了明显的不同,觉得这并不是单一内容的书籍,而是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并从中看出了,吴用的智慧,他对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关系融合和日后一系列冒险的行动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万卷经书曾读过,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能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无过是对吴用最好的概括。

十二岁,重温《水浒》,忠,义或许是对《水浒》的最好诠释。鲁智深一个“狂禅”式的人物,他嫉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的人物,鲁智深,出身自绿林,一对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的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宝飞白玉,能令大地做黄金。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表现出了他“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狭义气概,大闹野猪林,则体现了他并非一介莽夫,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智者,他始终对战友不离不弃。虽说佛家不能喝酒不得杀生,但鲁智深恰好与之违背,一路杀人放火行侠仗义。他惩恶扬善的一面为世人所传颂,流传千古,最后坐化,可谓“善始善终”

如果说梁山招安之前是一部惊险片,那么招安后攻打方腊则是一部悲剧了。弄本是同身境,兄弟奔东西,死的死,宋公明衣锦还乡,林冲风瘫六和寺。

《水浒》是见证我成长的一部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在读书中品味人生,在《水浒》中感悟成长!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