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写给他们以及他们眼中提前的曙光
适逢顾城先生去世十七年,由作此篇,寄以怀念。
——————题记
安妮宝贝说:“一些在盛名之下结束生命的人是因为长久反复的自省。”他们用触感敏锐的双手感知到这世界的阴暗与无可救药,梦想带给自己的能量不足以维持生命,却刚好可以用来完成一次告别。于是他们离去。撒给这个世界灰烬与理想的余温。
我们要为他们悲悯的灵魂祈祷而并非嘲弄。
写作的人必定心思细腻。所以他既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又是一个心理疾病者,这是一种充盈的缺憾,充盈的是思想,缺憾的是漆黑的现状,思想里的世界高远辽阔,而现实里的世界却徒壁狭垣。于是就造就了一落千丈的心理落差,致使走向极端。
这是诗人的偏执与选择。
他们的梦想是世界的切口,他们在切口处用苦难感知世界。
奥斯卡•王尔德说:“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进的方向,他为此遭受的惩罚是比所有人都提前看到曙光。”
因为提前看到了昱耀的曙光,所以注定提早遁入黑暗,只因那些灼灼光华的灵魂无法容忍不自由的生。
就只选择沉寂的死。
那样的理想折而远,完美无暇却无以平衡沉重的现实。
那些因为无所适从而只能在诗文里呈现出的饱满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未因现世的混沌而失其本真,反而更加纯净的如同柔软的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这是需要承受多大的苦痛才能伸展开来的韧性啊。弦因紧绷而断,这无可厚非。
世上最珍贵的怜悯之情是感同身受,但人心如舟,怎能奢望人人如此。
诗人热爱生命,却得不到世界的祈愿,他们流有一腔热血,在被冷却之前迫切的画上句号,宁愿定格,不愿曲折。
他们生前因这提前的曙光备受折磨,死后却又因它流芳百世。
如果一个人如此感知日益的把自己的生前身后都与理想糅合,那么他必须得到这个世界的宽忍甚至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