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本来要写篇文章赞美一番的,却发现无词可写。我的童年,并非金色的,也没有太多欢乐。摘出一些小事,竟都带着灰色的沉重。最后只好照实写来,再品,似乎多了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启蒙教育 这是个新名词,被广泛用于我们这一代孩子身上。我的启蒙教育比较普通,基本上是识字,背诗。
对我来说还不是太苦,因为我比较喜欢看书,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看那些“奇形怪状”的文字显然没有堆沙子,荡秋千那么好玩。所以还是很不情愿的。 后来看了一篇报道,才知道自己已属幸运。报道说一位父亲教育他的儿子,天文地理,文学历史都让孩子背,甚至3岁就开始教解方程。这是从小培养天才,不过想来那孩子不会好受。以后每次想起这事,都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如此遭遇。
至今觉得启蒙教育是个罪过,尚在幼年的孩子就背上了一层枷锁,短短几年能够真正轻松的时光,还是被硬塞了些负担。心里有点恨恨的。 入学 到入小学我才发现,虽然恨启蒙教育,但它还是很有用的。六七岁的小脑瓜被灌输了“前途”这般伟大的东西,上个重点小学自然是迈向成功第一步。
直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明明一般大的孩子,在一起玩得挺好,怎么就给生生分出了三六九等?那个叫考试的东西,莫非真有这般威力? 一看试卷,便知重点小学的大门不是向我这号人敞开的。至今对那考卷上第一题记得清清楚楚:填出所缺数字 2 4 6 8 ( )( ) 。总觉得没上小学的孩子就要学这种“高难度”题目,明摆着摧残人嘛。当然结果可想而知,我得到了读书生涯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零分。六岁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是不能与现在见多了挫折的十三岁相比,最后回家哭了一阵,抱着“我是弱智”的想法进了不用考试的普通小学。 即使在普通小学,我还是弱智级的人物。其他孩子都提前会了汉语拼音,只有我得从头开始学。
这才明白了学前教育的好处,对那个一心想培养天才的父亲,也更理解了些。 自学 家长是不希望我落在人后的,于是开始带着我提前自学,美其名曰“笨鸟先飞”。我学的是据说将来能够拉开差距的数学,大约一二年级的样子,就开始在多位数乘除法上纠缠。父亲把算法教给我,然后就在桌旁忙自己的事,我则要把那些多得一看就头晕的习题做完。 有一件事至今印象深刻:初学多位数除法的孩子都很头疼,因为需要试商,不熟练的人可能半天也试不出来,我也是这样。有一次,我怎么也做不对一道题,又怕父亲检查的时候责备,就在父亲有事出去了一会儿的时候,偷偷用抽屉里的计算器算出了得数写上。这件事父亲至今不知道。 现在想起来很好笑,但又有一点点伤感。我那样做其实是出于无奈,如果不用自学的话,就可以在外面高高兴兴玩了。感觉小小的孩子就开始为了前途努力,身上压了这么些负担,还是蛮沉重的。 偷懒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写作业都用铅笔,是那种木制的铅笔,写一段时间就得用小刀再削尖。家长怕我用不好小刀,所以得帮我削铅笔。这给贪玩的我提供了偷懒的机会。每天放学回家,家长要求必须先写作业再出去玩,我借口说铅笔需要削了,在他们给我削的时候,就可以趁机玩一阵。这段快乐时光毕竟是短暂的,铅笔削完,我就只能乖乖坐下写作业了。不过还是为能稍稍偷懒一会儿而高兴。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先出去玩再回来写作业。那多好! 后来有了方便的转笔刀,自动铅笔。
到三年级以后就用钢笔,圆珠笔了。我在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起可以偷懒的过去,觉得现在的文具就像剥夺了我仅有的快乐一样。 升学 小学升初中的竞争近乎残酷,当然这还远不能与中考,高考相比。临近毕业,懂的事也多了,知道必须为上好中学奋斗。那时候也听到了“义务教育”的说法,觉得既然是义务教育,还分好的差的干什么?不过既然别无选择,就只好苦学再苦学,期望能有满意的结果。 心情最低沉的时候甚至写过这样的话:“人的天性都爱玩。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努力学习,就是最大的悲哀。”想来不都是被逼的吗?我看着自己和同龄人就这样丢掉了快乐玩耍,养成了“学习为自己”的信念,不由要默哀三分钟了。 后记 灰色的童年于我已结束,但灰色的少年还将继续。
借了鲁迅先生的题目,把这些点点滴滴留作纪念,为的是不要忘却,我们这一代孩子承载了多少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沉重。当然,我们还要学习下去。只是留下些感想,如前所说,或许其中还有些值得思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