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

时间:09-25编辑:佚名 观后感大全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942》电影观后感_影评3篇

  《1942》电影观后感一

  冯导的电影尝试多远化发展,从早期的贺岁喜剧、正剧、悲剧,到战争片,历史片,灾难片~~逐一呈现不同的电影风格。一贯的冯式幽默,铁打的葛大爷流水的女明星~~一路成为了冯氏贺岁的招牌。每年年根最大的期望就是去影院欣赏期待已久的冯氏电影,且不说那号召力和票房成绩,单从喜爱程度就绝对不会令观众失望,以观众为本是他独有的特色。今年上映的《一九四二》据说是摒弃之前所有成就,从零开始的作品,所以更加的期待了。

  历史的尘埃曾埋没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吹去浮尘将微尘拭去时,惨痛沉重的记忆似乎又浮现在眼前。影片讲述1942年冬在河南发生的关于吃的问题。天灾虫害后的河南,荒芜而苍白。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在黑色迷雾下,在此生活的人们压抑而不振。细腻的画面,灰色为基调的主旋律,将老百姓昏暗无力的贫乏困境突出展现。为粮而斗,为食而争,似乎成了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为糊口求生,东家和瞎鹿家被迫迁离家园,开始了逃荒的经历。近景的特写镜头加深了对每个人物个性的描述,突出了每个逃荒人物在饥荒艰难困境下的转变过程。饱受饥寒,面对空袭,日益消瘦的老百姓们,在天灾人祸面前,甘苦受尽,吃树皮,卖人口,只为那斗小米而糊口。种种的经历,家人朋友逐渐的倒下,令人们的斗志消沉,稀落的人们似乎为影片增加了含金量,而顽强能走到最后的人只为传承逝去人们的遗愿,那种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痛。逃荒时在竹篮中端坐的女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娃本应双眸明亮,但逃荒中却暗淡无光,那种沧桑和凄凉,也许预示了逃荒的无奈和悲惨。

  字幕的细微介绍了远行的公里和天数,见证了逃荒的经过,随着天数的增加,公里数呈现缓慢增长。因为自然条件和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了大量逃亡人员的伤亡,一部血泪史,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牵动着观众的心,为之惋惜为之感慨为之动容。

  影片从侧面描绘,通过美国记者的相机,记录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真实的画面感,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述说着老百姓的疾苦,痛斥日军空袭的残暴行径。传教士的超度,在战争逃荒下的困境,为了带来信仰,传播上帝的博爱,带给人民些许的寄托安慰,似乎想努力挽救消沉绝望的心灵。一方面是外籍人对国民政府的不解,一方面是国民政府对逃荒老百姓的视而不见。从侧面抨击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处理灾荒挽救百姓的不利举措。历史不仅是光辉的也有晦暗的。所以要不断的力求正能量,有益的方法,摈弃错过的负面影响。

  对于空袭爆破的桥段,大量的爆破飞跃,弹药飞花般的袭击,支离破碎,残肢断臂,2次空袭带来的巨大损失,令逃亡人数急剧减少。面对妻离子散,面对身首异处的逃亡者,日军非人的空袭,世人震惊。曾经冯导的《集结号》令我印象深刻,当时战争的爆破,枪林弹雨,坦克飞车,大气壮观。此次的空袭特效也相当受力。对片刻的爆破带来的视觉冲击,展现了短时间内伤亡的惨痛。纷飞的碎石,残垣断壁的冲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和伤害力。震惊的画面,血淋淋的事实,见证了鲜血般历史。震惊四座,令人难以忘怀。

  音乐大气烘托主题,凄惨中夹杂惋惜。提琴的凝重带来了历史印证下的沉痛。服装虽然是棉袄棉裤简单的搭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半新到露出棉絮有残破,细微之处都能看出对细节的掌控。

  众位大师,演绎了《一九四二》剧中的人物。逃荒的疾苦,面颊消瘦,乏力不堪,面色憔悴。不论从外形还是内心都深入展现,方言对白,更加真切的反应了民生,朴实的表演深入人心。国民政府一边,高瞻无忧的一方与逃荒群众形成鲜明对比,在历史环境下的牺牲,是惨痛而沉重的。

  历史带给人们更多的警示,那么通过电影的记录,能从中体会到国家的不易,要知疾苦,莫浪费,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任务是铭记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为未来而努力,勇敢而不怕牺牲,杜绝铺张浪费,节约现有的能源,知甘苦懂艰辛,不负众望振兴中华。

  《1942》电影观后感二

  1942,似远去,实则未远去

  11月29日,我特地去电影院看了《1942》的首映。之所以会去看这类题材的影片,是身体里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驱使我去的。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基督教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1942》电影观后感三

  一部好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1942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了以后对我的感触很、启发都很大,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天空中星星眨这他那一双可爱的眼睛,突然一群人点着火把,本来很黑的夜晚被这些火把照如白昼,说是来吃饭其实谁不知道是来抢粮食的,东家无奈只好摆酒席。

  在吃的时候我仿佛就是里面的一个人,画面到了我在不想看到的情景,血漫天飞舞,东家被打伤了,其他伤的伤,死的死,不堪入目,东家的儿子死了,老母亲死了……

  在逃荒的时候有很多人被日军飞机炸死了,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了,东家的女儿卖了,在火车上孙子被闷死了,家人走散了,本来是地主,结果也变得跟正常人什么两样,东家感觉或者没什么意思,就想死,想死的离家近一点,意外发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东家又有了上的希望,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了,他们俩手牵着手就走了。

  这是一部灾难片,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还看到人性残忍的一面。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