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时间:01-17编辑:佚名 观后感大全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

  读完追风筝的人,感触颇多,一部不是纯文学的作品,更偏向政治,民族,种族,阶级题材,读完之后心情浮浮沉沉,异常沉重。内心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表达。一句话,就是通过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描写,映射阿富汗政治的动乱,种族歧视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追风筝的人是以风筝为主线,讲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爸爸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他们俩一起长大,喝的是同一个母乳,彼此会说的第一个字就是彼此的名字。哈桑忠实坚强,勇敢真诚,阿米尔胆小懦弱,善良敏感,虽然表面上哈桑与阿米尔非常亲密,但是在阿米尔的内心,并没有将哈桑作为他的朋友,其实这与他们俩的阶级身份有关,一主一仆,他们是不可能真正平等的。故事的发展也是围绕着放风筝,哈桑是追风筝的高手,他不需要抬头就知道风筝会落到哪里,并总能第一个拿到落下的风筝,小说中有一句最感人肺腑的话,为你,我愿意追千千万万次,哈桑是多么的忠诚,哈桑曾经说过,只要阿米尔让他去吃土,他就回去吃,不会有半句怨言。正是哈桑的如此真诚忠诚,使阿米尔感到羞愧,阿米尔胆小懦弱,遇事总是退缩,他渴望得到爸爸的爱,却又无法做到爸爸的要求,他最喜欢的事是写小说,可是爸爸却不支持。故事的转折点是一次风筝比赛,它改变了故事中很多人的一生。在这次比赛中,阿米尔没有让爸爸失望,他成功打败了其他的风筝,哈桑答应他去把最后掉下来的风筝追回来,对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掉下来的风筝才算真正的胜利。可是,在哈桑拿到风筝后,却被阿瑟夫(怀有很深的种族歧视)等人拦住,哈桑因着对阿米尔的承诺,决绝将风筝给阿瑟夫,结果被阿瑟夫性侵,这一幕被阿米尔看见了,可是她却选择了转身逃跑,因为他懦弱,不敢为了哈桑挺身而出。接下来的几天,阿米尔一直处于内疚中,他无法面对哈桑,最终他嫁祸哈桑偷盗,逼走了哈桑,那个对他无比忠诚的,敢于为他做任何牺牲的好朋友。又过了几年喀布尔被俄国占领,阿米尔与爸爸不得不逃亡美国,在那里艰难的开始了新生活。或许故事可以就这样结尾,生活将这样继续。可是一个电话,扰乱了平静的生活,也把阿米尔再次带回了故乡,从爸爸的好友口中得知,哈桑其实是爸爸的私生子,是阿米尔的亲弟弟,阿米尔一时无法接受,这么多年对于哈桑的愧疚一直萦绕心头,如今得知哈桑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往事一点点浮上心头,爸爸每次都记得哈桑的生日,从来不哭泣的爸爸在哈桑离开时第一次流泪。可是,喀布尔已经不是曾经的喀布尔,现在民不聊生,处处都是死亡,到处都是流浪儿。而哈桑也在保卫阿米尔家房子时被打死,而哈桑的儿子也落到阿瑟夫的手中,成为性侵的对象。最终阿米尔与阿瑟夫打斗,在快被打死时,是索拉(哈桑的儿子)用弹弓打瞎了阿瑟夫的眼睛,他们才得以逃脱,这时候阿米尔才真正的成长,成熟,他不在逃避,他用哈桑当年对待他的真诚对待索拉。最终索拉被带到美国与阿米尔一起生活。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为着它,我们不停追逐,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义无反顾,或许遍体鳞伤,但却真实的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二)

  早就听人介绍过热销书《追风筝的人》,在忙里偷闲的翻看几页后,竟被书中情节深深吸引,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细腻的勾勒出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文中多次出现的风筝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

  "为你,千千万万遍"书中反复出现了这个句子,阿里对父亲的忠诚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阿里是父亲的仆人,也是一同成大的伙伴,情同兄弟,阿里的儿子——阿桑,一个兔唇哈扎拉男孩,是与我——阿米尔少爷一同长大的伙伴,我们一起游戏,哈桑愿为我做一切一切,哈桑与我的童年故事丰富而有趣,哈桑对我的忠诚表达就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是我做错事,替我承担责骂,还是在危险时挺身而出。

  哈桑为父亲打理了生活中的一切,因种族的摩擦,战争的洗礼,哈桑为了固有的信念——照管主人的房子,被塔利班分子开枪打死,此时的我却已与父亲逃离战争,远在美国。虽然以前的岁月已成为永远的泡影,但在美国的打拼却教育了我真实的认识社会,我的生活如画卷般绵延往复,日子在温暖中流逝,但哈桑却是我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因为父亲对他的疼爱使我嫉妒,我在矛盾中与哈桑交往,但当哈桑为我追到蓝色风筝,赢得风筝大赛时却遭到小伙伴的侮辱与欺负,而我却没敢站出来制止,以致于扭头跑开。自责、愧疚纠缠着我,于是我设计哈桑偷盗的现场,赶走了他们,以至于哈桑临走也没说出真相。哈桑来走了我那段耻辱痛苦的回忆,但那仅仅是暂时,因为那回忆像毒蛇一样每每在梦境中舔舐着我。哈桑成为我最想忘记又遗忘不了的人。我善良的良知、细腻的情感、软弱的天性是我总徘徊于内疚与自责中,在自我折磨中反省,在自我压抑中企图遗忘。

  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我竟与哈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哈桑与妻子死后,他们的孩子——我的侄子索拉博还在饱受战火、饥饿、死亡的威胁,我在焦虑、恐慌、无助、愤怒中逐渐成熟,开始承担自己的使命,终于我冒着生命危险接出索拉博,在我的细心地呵护中索拉博逐渐接纳了我,我在关怀索拉博中得到了心灵的救赎,我愿为索拉博在公园中继续追逐风筝。人性、人情之美在故事中绵延伸展,宛如一杯绿茶,清香绵长而醇正,故事中哈桑的几近固执的忠诚让人感动,我细腻的情绪变化勾勒出一个胆小、软弱的孩子成长的历程。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他的父亲不仅富甲一方,而且乐善好施、正直刚烈。阿米尔的性格里却缺少父亲的豪迈勇敢,只喜埋头读书,被人欺负也不还手。与他截然不同的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这个兔唇的男孩有着令人吃惊的运动天赋,每当阿米尔遭人欺负,总是哈桑为他挺身而出。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情同手足,却有些嫉妒父亲对哈桑的欣赏和疼爱。每年冬天的风筝大赛是阿富汗孩子们最重要的活动,用自己的风筝线把别人的线割断,然后追到那只掉落的风筝,就是赢者。阿米尔是斗风筝的好手,哈桑是追风筝的好手。那年的冬天,喀布尔迎来了最大的一次风筝联赛,阿米尔希望能在这次大赛上夺冠,以赢得爸爸的钟爱。当他把最后的对手的一只蓝风筝割落时,整个赛场都沸腾了,他看到父亲在为他欢呼。追风筝的任务落在哈桑身上,哈桑果然不负所托,成功追到蓝风筝,不想被小混混阿塞夫和他的同伴们截住。(www.lz13.cn)哈桑不愿意交出风筝,遭到阿塞夫的强暴。寻找哈桑的阿米尔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有勇气上前救助。阿米尔得到了父亲梦寐以求的关爱,但哈桑的存在却让他内疚痛苦。终于,他不堪重负,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同时离开的还有他们对真情的失落迷惑与痛楚。也许爱到极至便是相互的伤害吧。聪明自尊的哈桑父子选择了远离与隐忍。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欺负弱小,用卑鄙掩盖。然而再弱小的人也有自尊与庇护。

  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随着阿富汗政变,阿米尔随父逃到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重回故土的阿米尔得到了哈桑的独生子被曾经的宿敌绑架的消息。人性的胆怯和本真在阿米尔又一次面对命运考验时做出了他早该在几十年前就做出的选择,面对曾经羞辱过哈桑的敌人,阿米尔用自己的方式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现在难得看到好看的书了,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本中那些善良的人民如哈桑,能一如既往的为朋友付出,是不计前嫌的付出,还有在艰难的困境中,从不失望从不诅丧,坚忍,刻苦耐劳,这么正面的任务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少见了,虽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社会形势,但是毕竟是奋进的,正面的能量,能触动自己。从而可以反省自己,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不在有问题有困难的时候发牢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质量。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