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精选

时间:12-26编辑:佚名 观后感大全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精选 篇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每天晚上8:00分黄金时段中央一台播放三十二集纪录片《筑梦路上》。这部片子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代领导人领导中国的奋斗与发展过程,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使人热血沸腾。

《筑梦路上》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32个重大事件,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风雨兼程的筑梦路上做了些什么,这部纪录片把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叙事空间被集中的主线串接起来,详细的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发展前进史。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全片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奋斗中的重大事件、做出的重大选择、创造的重大成就,每一集都与实现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当我看到当时的深圳特区当时只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而发展成为今天的经济特区,港澳地区在中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谈判中终于回归中国的时候,我激动万分,这些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大量的宣传与激动人心的接管换国旗的时刻,中国正在一步步地收回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甚至我们身边同事的孩子考学或工作就在那边的城市,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时常可以听得到改革发展的消息。

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和实现途径,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迎来光明前景。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探索开拓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艰辛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做的艰苦奋斗。《筑梦路上》记录了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的感人事迹,中国共产党是靠自己的精神作风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的,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来实现,必须通过不断为人民造福来体现。看了这部记录片,我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激动,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精选 篇二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摄制的32集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近期在中央电视台隆重播出。这部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伟大历程,重点回顾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最强音。该片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富有新意,坚持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达到了政治性、理论性、历史性、艺术性、现实性有机统一,是一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的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该片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以“讲故事”、“析事理”的创作手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历经独立自主、艰苦创业,建成社会主义大国;历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观众在气势磅礴的历史叙述中受到真情感染,得到熏陶鼓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共产党的寻梦、追梦、圆梦之路,是一个接续奋斗、艰难探索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该片以“群英寻路”启幕,以“走向复兴”收尾,跨度百年,视野开阔,场面壮观。从李大钊就义前的狱中自述“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的豪言壮语,大革命失败危急关头徐特立、贺龙的毅然入党……到“两弹一星”、北京奥运、再铸军魂,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精心谋划、运筹帷幄,再现了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上下求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筑梦路上》系统总结、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使广大干部群众集中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充分感受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极大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筑梦路上》的艺术成就也很高。该片通过画面、影像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依托重要会议、人物、事件、文献、遗址、数据、图表,穿插有关部门负责人、革命后代、专家学者采访,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的历史,充满自信地回应了现实关切,充分发挥了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读本,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的优秀教材。

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精选 篇三

本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解说准确,力求共识,减少争议,立场坚定,立意高远。以往的主旋律作品大都是“让我们自己来说我党的决策有多英明”,难免有点“自我感觉良好,观众感觉太过”的氛围,而本片是“让外国人告诉你我党的决策有多英明”。片中许多表现我党重要决策的成功之处都是通过外国人的评价来解读的。

比如第十集讲到土地改革,提到三个外国人分别从他们的视角来描述对这段事件的认识。在陕北保安,毛泽东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在河北十里店,国际观察员克鲁克夫妇亲身经历了土改,他们惊奇地发现:“解放区的人们创造了不少新词,而没有一个比‘翻身’这个词更能表达这场革命的实质,在个人与社会的这场变革中,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改革,共产党人着手改变中国旧的土地关系之日,也就是开始改造整个中国社会之时”。在华北,美国人威廉·辛顿考察了晋东南的土改,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好比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所起的作用”。离开中国后他根据此见闻写了一本书叫《翻身》在美国出版,迅速成为畅销书,书中描述:“地主豪绅的势力和特权被一举摧毁以后,发生了迅速的社会进步,人民从来没有这样意气风发、热情高涨、喜庆洋洋、信心十足”。看到这里,相信作为观众的大家,都和我一样心中洋溢着作为一个中国人难以言表的自豪感。我们看到我党在各个时期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不是共产党自己的标榜,而是铁一般的事实可以证明的。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也觉得好。这样的解读方式让观众信服同时也让观众为我党的英明决策拍手叫绝。解读方式在整个片子中多处反复用到,这是本片拍摄手法中又一让人叫绝之处。

《筑梦路上》的导演夏蒙是我的老师。6月26日晚上10点,刚播完《再铸军魂》一集,爷爷又来电:“小然,我现在感慨万千,一言难尽,麻烦转告你的夏老师,这是我这位‘90后’大龄青年,这么多年以来看过最好的主旋律纪录片,没有之一。应该给夏蒙导演记一等功!”我笑着说:“好,我一定转告他!”放下电话,我想,爷爷真有意思,夏老师又不是军人,怎么记一等功呢?不过,我又一想,一位传媒人最大的成就,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刻,也就是观众们从心底里感谢他,想要给他“记功”的那一刻吧!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