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1992电影观后感

时间:09-24编辑:佚名 观后感大全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范文一

提到周恩来三个字,内心总是无法平静,以为不管是官方的说辞还是民间的谈资,永远都是充满敬意的的声音,似乎长这么大还没听到过关于总理的坏话。看了许多关于周恩来的纪录片,但我的脑海中总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的魅力,我知道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但纯粹到什么程度,却总是无法明白,因为从来没有关于他生活的描述,也就没法近距离的接近他,体味他的情感世界。

一部《情归周恩来》,把我带到了总理的生活中。纪录片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典藏的有关周恩来及邓颖超的墓前尚未公开过的影像资料为依托,全面讲述了周恩来在家庭亲情、夫妻爱情、朋友情谊、

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一个个情感世界里的故事,再现了总理在家庭、爱情中的温馨、浪漫,在事业中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在朋友面前的坦荡、务实,在人民群众中面前的。

海棠花盛开的时候,邓颖超总会回忆起仿佛从未来开过的周恩来,娇艳的海棠花总会让她想起她和周恩来的志趣相投,它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完美婚姻,还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爱情的力量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革命的风风雨雨让他们的感情愈见稳固,最终相伴到老。影片就在这样温馨的庆典中开始了。说实话,这样的开场白让我有些许的惊讶,一部伟人的纪录片这样开始真的很少见,没有了一些恢弘,大气。

一、夫妻情深

邓颖超回忆,当时还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写信要邓颖超南下完婚,邓颖超对周恩来的执着感动了,最终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同周恩来走到了一起。他们没有婚礼,没有登记,没有客人,只是住到了一起,后来还是在好友的强求下才摆了两桌西餐。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直至到老。里边有这样一个情节:1951年春邓颖超到杭州休养,看到江南美丽的春色,写信给周恩来,称呼是周恩来的小名“鸾” ,周恩来回信用的是“超”,这样亲密的称呼显示出几十年来夫妻间的感情还像刚恋爱时那般甜蜜,那种持久的感情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惜片中没讲他们是怎样保持感情的新鲜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甚至高达十八九个小时。由于,邓颖超和周恩来的作息时间完全不同。夜半醒来的邓颖超就会踱到周恩来办公室门口,焦虑地探探头,或轻声地叫丈夫起来活动活动,但周恩来常常是回答一声后又埋头继续工作。她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工作,因为她也是一名共产党人,但她又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只能是偷偷看看亦或提醒他活动活动身体。无声的支持,无言的关怀,默契的生活。不知道别人羡慕否,我很羡慕。

一次邓颖超因为感冒提前服安眠药睡觉,还没等上床,药力就发作了。值班医生经过正在餐厅吃饭的总理身旁,惊动了总理,总理就赶紧跑到大姐卧室,看到邓颖超瘫倒在床边,便焦急的直喊“小超、小超”,声音都变了。身旁的工作人员听了都为之震撼。在我们的记忆里,伟人的私生活总是很神秘,以前想着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怎么,原来他们的生活中也会有普通人身上会发生的事情:丈夫为心爱的妻子生病而焦急。

二、朋友情谊

周恩来有很多朋友,国外的、国内的、党外的、党内的,对朋友,他从来都是坦坦荡荡,面对美国朋友斯诺,他只言对文革的不理解和无奈,他想改变国家混乱的局面,但他实在无能为力,他还对斯诺谈

起了他的身体状况,他讲到,他的身体已是极度虚弱,癌症患身已四年了。文革中,面对众多被打倒的战友,他尽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来保护他们,陪陈毅挨批斗,藏贺龙于西山,打电话保护在江西的邓小平不受造反派的侮辱......1972年,陈毅逝世后,又想方设法为邓小平的复出造舆论声势,邓小平复出后,又全力支持邓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取得了大整顿的基础胜利。周恩来这种大无私的精神是伟大的,崇高的。

三、人民情感

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恪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守则。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深入农民中间,同人民同吃同住,真切了解了农民的生活,尤其是他同许多农民成了朋友。堂堂总理和农民做朋友,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修密云水库时占了许多农民的地,周恩来视察水库时看到农民没房子住,就对当地领导人说:你们要给群众盖房子,不盖我就不来了,搞好后给我打电话,我一定要来看看。

1966年邢台发生6.8级地震,68岁的周恩来抱病坐直升机来到灾区,在灾区,他冒着余震跑遍了这个村子,每看到一个人,都要拉注问:家里锅碗瓢盆还有没,有没有吃的。看到一个死了儿子的老太太,握着老人家的手说:“你就把我当成你儿子吧!”

毛泽东说张思德是说:“那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我要说,周总理是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伟人!

纪录片看完了,却无法平复我滚烫的内心,一个人做了怎样的事情后才会让他的人民这样纪念他,其实很简单:为人民服务!现在的有些官员想的是为自己牟利,为亲戚牟利,真希望他们能记住中总理的作风——心里永远装着人民。

范文二

影片《周恩来》一开始就以独特的电影语言,使观众融情于这位历史主人公内心的大波大澜中——在主人公乘坐的缓缓行驶的“红旗”轿车内,通过那一组持续朝车窗外面世界密切注视的主观镜头(它固定于车中,却因车之行驶而成了一个主观的移动镜头),观众看到了1966年6月起的半年来在中国北京所发生的那些突如其来事变的实际后果,尽管它们只是匆匆而过的街头掠影;观众同时也无形中感觉到了这位尚未直接出场的车中目击者那双在关切中充满矛盾与不安的困惑的眼睛,那双面对眼前的这一切既要努力去加以理解、又事实上难以真正理解甚至感到恼火与忧愤的眼睛……

周恩来外交风云的影片,再现了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他依然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着他的丰姿与魅力。这部影片运用旁白,讲述了周恩来外交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如此的骄傲与自豪。如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个外国女记者问周恩来:“您已经60岁了,为什么看起来还是那么的英俊呢?”周恩来说:“我是按照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的。”他无时不忘宣扬中国,让外国人知道作为中国人他是如此的自豪。同时,他的胸襟也像大海一样,融合了其他国家的河流。

无疑,周恩来是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总理,更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1954年,他代表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他的领袖风范折服了在场的外国人,他倡导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把中国爱好和平的友好形象展现在国际舞台上。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去印度尼西亚万隆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面对其他国家的挑衅,他用他超群的智慧、平和的心态轻松的化解了。他高举反帝旗帜,倡导“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作了很大的贡献。周总理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很多国家领袖及人民的好感,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后来,面对苏联的外交困境及美国的经济封锁,他竭力的寻求出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赫鲁晓夫下台,中国开始跻身于大国行列,也开始增强了我方外交谈判地位,为外交成功提供国力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了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主动上前和周恩来握手。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至此,中国外交已全面展开。

这部周恩来外交风云的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他的精神就像一杯苦艾酒,愈弥久愈散发无尽的清香。周总理的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他做事求真务实,他团结同志、广交朋友……他的精神已穿越了历史的烟云,随着社会的发展历久弥新,人们对他的怀念也历经了时代的风雨,更臻深厚。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伟大的一生,他为中国人为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永远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海棠花的芬芳会传到每一个角落!

范文三

迈着匆匆而又沉稳的步伐,您从邢台地震区走来,从革命圣地走来,从日理万机的办公室里走来,从人民的心中走来……

阴云遮天,人妖颠倒,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哟!撕心裂肺的狂叫乱舞,一能当万的浮夸恶风,横冲直撞的跳梁小丑……所有这些,便组成了那笼罩十年的历史阴云。而您,却始终像一粒强劲剂,在小心翼翼地驱散着这片阴云:

是您,踏上了森严可畏的批判会台,坐镇“斗”陈毅,而当红卫兵冲向他时,你却又成了陈老总名副其实的一柄保护伞。“顺应”浊流而又力挽狂澜,您俨然是一个“矛盾”的共生体!

是您,应酬了一批又一批红卫兵小将那无休止的吵吵嚷嚷后,不顾风尘,在夜幕下催促贺龙离开随时遭难的险境,就这样,这位叱咤风云、从不掉一滴泪的三尺硬汉却滚着热泪同您话别,多么深厚的同志情哟!

是您,视颇有点翻手为云、覆掌为雨本领的“林总”为粪土,用那巧妙的外交手段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家乡小夜曲的伴随下,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挽起了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臂膀。

是您,匆匆地赶往刚刚发过地震的邢台,与灾民同喝一锅粥,同叙重建家园事,一声声“老乡”,一声声“总理”,字字句句包含的是鱼水情!

是您,在车陷泥泞的时候,受到了特别的帮助。小学生甩下书包,老农扔下锄头,从四面八方拥来,吉普车被人们托了下来,坐在车中的您,挥着手,眼睛湿润了。多么可爱的人民哟,多么可亲可敬的总理哟!车子在空中凝固了,而四周的人在攒动着,这简直是人间最壮观的一幅画卷——是总理您那崇高的人格绘制出的绝无仅有的官民图!

总理呀,您是一盏 “聚光灯”,将精力之光会聚在革命的事业之中;您是一面 “多棱镜”,将您那灿烂的人生折射到多角的社会,您是一部“永动机”,不知疲倦地充当人民的公仆。

总理呀,忘不了您那审批文件的办公桌上温了一遍又一遍的饭菜;忘不了您那浮肿的脚背和衣带渐宽的身体;忘不了您那苦口婆心、情理交融地调和鞍钢两派人心的衷肠;更忘不了“五七”干校的胡茬学生偷偷地为您喝酒祝福的情景。

总理呀,您是那样的伟大,伟大的让人觉得平凡,您又是那样的平凡,平凡的让人感到伟大!

十里长街,百里泪河。任寒风撩起零乱的散发,任冷冰刺痛紫红的脸颊,人们默默地伫立街头,泪洒长安街,默送灵柩车。灵车过处,人流立即填补了空地。车在前行,人在涌动。那是人在流动吗?不,那时心——亿万人民跳动的心在向敬爱的总理贴近,贴近……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