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范文一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影片《重庆谈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比较成功的将纪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地再现了48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作为一部具有强烈纪实色彩的影片,所表现的题材又是重庆谈判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使得影片的导演格外注意强调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整部影片的历史感。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镜头都取自重庆的实景,包括蒋介石的官邸及有关的历史性故址,如宋庆龄故居等。这其中,故有的旧山城的风貌和庆祝当年抗战胜利的游-行场面,尤其令人信服。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导演还借鉴了《开国大典》中曾经使用过的“资料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场面的纪录片资料,处理成富有历史岁月感的茶褐色,并与拍摄的彩色片衔接。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军队投降、广岛原子弹爆炸等。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从彩色转化成茶褐色,使影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从而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另外,导演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准确再现之外,还对那些既生动传神,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林园巧遇时的谈话内容,及他们各自带的《资治通鉴》;毛泽东拜访张自忠之母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央日报》记者童欣,这一人物虽然纯属虚构,在影片中的“笔墨”也不多,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这些对细节和人物的虚构,把握准确,运用巧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又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重庆谈判》这种虚实相伴,真假相间的创作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范文二
《中国1945——重庆风云》讲述了抗战胜利以后,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起要求国民党政府以和平、民主与团结为宗旨的建立新中国(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重庆谈判”)的历史进程。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毛泽东主席所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引起了全国进步民主人士的热烈反响。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召开了六中全会。因为蒋介石的独裁,使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内很多人不满。而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很得人心。无奈之下,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想通过国民大会的形式,使国民党获得执政权,并借此拉拢其他一些社会党派。随即,国共双方的斗智斗勇拉开了序幕。
蒋介石迫于美苏和中国民众的压力,为了向世人表明他对国共和谈的诚意,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的举动,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最后决定派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和王若飞为代表赴渝谈判。毛泽东主席及时地指出:“只有去和谈,才能表明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才能取信于天下。”张治中和美国大使赫尔利专程从重庆飞来延安迎接毛泽东主席。
8月28日,毛主席赴渝谈判,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军民到机场为毛主席送行,机场上人山人海,恋恋不舍,表达了延安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毛主席的毅然之举,使蒋介石手足无措。他一面派周至柔去九龙坡机场迎接,一面让陈布雷控制《中央日报》对此只作简单报道。九龙坡机场,民盟主席张澜、副主席沈钧儒及黄炎培、章伯钧、郭沫若等前来迎接毛主席。飞机降落,毛主席第一个走出机舱,他向拥上来的人群挥手致意,同周至柔握手。当《中央日报》女记者童欣抢先发问时,毛主席热情地作了回答。
蒋介石在山洞官邸彬彬有礼地会见了毛泽东主席,两个敌对了19年的两党领袖表面上握手言和了。可是,当谈判拉开了帷幕之时,毛主席、周恩来和王若飞正气凛然按时步入会场。蒋介石却只派来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和张治中几位谈判代表,而且他们连谈判的基本条款都没有。毛主席向国民党代表提出八条谈判要点,率先表明了中共对和谈的诚意。顿时,张群等人由于毫无准备陷于尴尬境地。而恰恰在此时,蒋介石背地里正加紧破坏和平的活动,他为了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提出一个国家一个领袖;共产党必须交出武装和根据地的苛刻条件。并且命令陈布雷重印《剿匪手本》,又命令国民党十九军围剿山西上党地区的共产党军队。正是蒋介石的阳奉阴违,使得谈判十分艰难。
毛主席则以中国的前途命运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出许多重大的让步,显示出了非凡的斗争才华。在决定让出江南解放区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蒋介石秘密下发《剿匪手本》的阴谋,使蒋介石非常难堪。经过43天的反复谈判,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张治中、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在《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
张治中代表蒋介石举行盛大宴会欢送毛泽东主席离渝。毛主席发表了《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讲话,得到重庆各界要人的一致赞同。而国民党兵却在此时,枪杀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主任。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打仗的卑鄙伎俩。共产党人为了大局出发没有深究此事。九龙坡机场,毛主席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登上舷梯,他又一次向欢送的人群举起帽子。挥手致意。这是巨人的挥手,凝结了现代中国历史上那辉煌的一瞬。
范文三
影片《重庆谈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比较成功的将纪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地再现了48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作为一部具有强烈纪实色彩的影片,所表现的题材又是重庆谈判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使得影片的导演格外注意强调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整部影片的历史感。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镜头都取自重庆的实景,包括蒋介石的官邸及有关的历史性故址,如宋庆龄故居等。这其中,故有的旧山城的风貌和庆祝当年抗战胜利的游-行场面,尤其令人信服。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导演还借鉴了《开国大典》中曾经使用过的“资料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场面的纪录片资料,处理成富有历史岁月感的茶褐色,并与拍摄的彩色片衔接。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军队投降、广岛原子弹爆炸等。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从彩色转化成茶褐色,使影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从而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另外,导演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准确再现之外,还对那些既生动传神,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林园巧遇时的谈话内容,及他们各自带的《资治通鉴》;毛泽东拜访张自忠之母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央日报》记者童欣,这一人物虽然纯属虚构,在影片中的“笔墨”也不多,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这些对细节和人物的虚构,把握准确,运用巧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又烘托了影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