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电影相比,《我的长征》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将视点主要对准基层官兵,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无论是开篇湘江大战的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力和心理时间延续力,还是飞夺泸定桥时镜头的紧迫感和冲击力,或是尾声时少数民族战士达尔火将红旗插上高地时那凄美至极画面,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曲大师张千一的音乐紧紧抓住了影片的节奏,经过他的音乐情绪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气势更是无与伦比。男主角钟秋年仅十七岁,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担任这部大片的主角丝毫不显单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深情,飞夺泸定桥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其他场面让我饱含热泪的话,那么这一场面则让我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里说起长征,我总是联想到“两万五千里、雪山草地、草根树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些词,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的画面。至于更具体,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后,一段段悲壮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场面,让我真切地了解到长征的艰苦卓绝,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吗?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扬。正如一位当代大学生所言:“开始于7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各种感动一路相随,流着泪看完了《我的长征》这部影片,电影中的各种情节依旧历历在目,那种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长征精神涤荡着我的心灵,感人至深。
《我的长征》这部影片讲的是一名叫王瑞的老人回忆长征时的故事,他说:“长征,是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幸福的时候。”在长征的时候,王瑞的一家人:爸爸,姐姐和姐夫都参加了长征,在一次国民党的围追时,王瑞的父亲牺牲了,这件事沉重打击了小瑞伢子脆弱的心灵,但是他依旧“跟着走”。随后,瑞伢子的姐姐也不幸牺牲,又一次击中了瑞伢子本已破碎的心,但是瑞伢子和姐夫依旧没有放弃“跟着走”,并且走向成功的地方。在悬崖边上,瑞伢子的班长为了救瑞伢子,摔下悬崖,壮烈牺牲,此时,瑞伢子的心了承受能力已接近崩溃的边缘,但他依旧愿意“跟着走”,跟着党和毛主席走。在飞夺泸定桥时,瑞伢子的姐夫担任冲锋队夺下泸定桥的任务,但是在即将胜利的那一刻,瑞伢子的姐夫身中数枪后,掉入滚滚河水之中,看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但是即使这样,瑞伢子依旧相信共产党能打胜仗,还中国万千的百姓一个明媚的春天,所以瑞伢子一直“跟着走”,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写到这里,我泪如雨下。在当时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红军克服种种困难,没有草鞋赤脚跑,脚底磨出血泡毫不在乎,这种不畏艰难万苦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上刀山,下火海,心甘情愿。这种牺牲自我,保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的触动着我的灵魂。为了保全战友,保全红军的实力,宁愿放弃自己生存的机会,也要保全他人的大无畏情操;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伟大的革命友谊令人感动。此刻,潸然泪下。
回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生活在新世纪的蜜罐之中,我们任意的享受着各色漂亮的衣服,各种特色的美食,但是,放眼望去,食堂里的餐桌上一片狼藉,残羹剩饭铺满餐桌,白花花的馒头,随处可见,殊不知,这些果实都是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殊不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果老人们看见粮食被这么糟蹋,他们会心疼,我们会吗?我们经常做的就是鄙夷的望着老人的心疼,不顾一屑的的指责者老人的小气,更有可恶着,抬脚一踢,馒头痛苦的躺在一边,我们则昂首阔步的走开。在战争年代,别说馒头,就是一块小小的窝窝团对红军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知道吗?我不希望我们回归到红军的那种艰苦的生活,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不要浪费粮食。纵使你有家财万贯,但是也请你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现在,学校的保暖乘凉设施多种多样。夏天,风扇,空调忙个不停;冬天,宿舍教室暖气热气逼人,但是人的奋斗精神却每况愈下,条件越好却越能滋生人的惰性。每天早晨宿舍6点开门,但是6点出门学习的人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的同学踩着点去教室上课,更有甚者干脆逃课。我就想,学生的天职是什么?是学习还是玩,还是参加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去增加所谓的综合实践分?逃课的同学,如果今天丢了200块钱你们会心疼吗?肯定会的,但是你不去上课去觉得自己赚到了,实不然,你们没有赚到,反而丢了某种内在的东西——知识,这种东西是金钱远不能衡量的。学生的天职不就是学习吗?还有什么东西比得上存储知识更重要呢?有时候我就想,我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再也回不到长征的时候了,富足的生活,安逸的生活环境已经打败了我们奋斗的欲望,激发了享受的源泉,我们身为泰院的一员,本应为泰院感到自豪,但是在众多名牌院校中我们泰院处于何种地位,我们心里清楚吗?难道我们就自甘落后吗,甘愿忍受别人鄙夷的目光,甘愿平庸吗?我不愿自甘平庸,自甘堕落,除了父母有钱有势,还能有什么能力让我们飞上枝头做凤凰的?唯有学习也。别忘了在山区,许多学校的房屋是茅草屋,粉笔是石灰,没有暖气,甚至有些地方没有电,点着蜡烛,但是他们的学生依旧在学习,小手冻裂了,让人看了触目惊心,结了层层的痂脸蛋冻得发紫,他们的学生依旧在学习,因为他们深知,唯有学习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看到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仍然在学习时,我们的内心就没有激荡起一丝涟漪吗?就没有一点点的感触吗?现在我们的奋斗的动力哪里去了,难道都被富足的生活吞噬了吗?如果富足的生活消灭了我们奋斗的动力,那我宁可舍弃富足的生活。生活在比别人幸福的生活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人生添彩。纵使我在二本院校中学习,但是我也要有决心不输给一本院校的学生,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激情,才会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长征时期的那种舍己为人,牺牲自我,保全他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着实令我感动。现在,社会中常流行这样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常想,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世界中,一个地球上,共享一份土地,为何时常发生利益争斗的?为了一点利益,双方大打出手,毫不留情,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哪里去了?如果人人都能谦让一点,礼貌一点,宽容一点,多理解一点,许多事情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吗?归根结底,终究源于人内心里的一个“私”字。如果人人都能无私一点,都能贡献一点,那社会不就更和谐了一点了吗?虽然有点理想主义,但是真心希望长征中的那种无私能够回归到现代社会,让孔子的那种“仁爱”的儒家思想贯穿始终,这样我们的民族何愁不能强大,不会富强,何惧我们的民族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如果人人心中都装着“仁爱”的思想,社会生活中就不会出现如此多的欺诈行为,“切糕”的事件就不会出现;如果人人的心中装有“仁爱”的思想,社会中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贪官,腐败官员,“我爸是李刚”的这类事件也就不会出现。
看完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感触颇多,长征的精神又一次在我身上重生,发芽。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细心浇灌这棵幼芽,让长征精神伴我一路成长。行走,在路上;落实,在行动上。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完《我的长征》这个电影,我感触颇深,即为红军大无畏的长征精神所折服,所感动,也深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长征》以主人公王瑞的视角,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躲避国民党主力,红军开始踏上长征路。王瑞的父亲、姐姐、姐夫都是红军,他跟随着家人,随着红军的脚步,保护红军主力部队的转移。
王瑞的父亲在敌机的狂轰乱炸中遇难,使得年幼的他意识到要坚持下去,坚持到红军胜利的一天。长征的过程是艰难的,他们翻山越岭,踏过泥路趟过江。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忍饥挨饿。寒冷的冬天,穿着草鞋走雪路,这种情景时我们无法想象的。红军们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令我十分的感慨与钦佩。
长征路上困难很多,既有自然条件上的,也有政策与道路上的困难。一开始由于缺乏正确的领导,伤亡惨重。来到遵义后,召开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遵义会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中央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革命道路踏上了正轨。
电影中的一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红军在大山中解救了被国军围困的群众,其中有一个彝族青年叫达尔火。获救后,他主动要求加入红军,随队伍夺取革命的胜利。红军的大无畏气概,争取自由的正义力量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是民心所向,是正义与自由的号召。
电影中,长征路上的困难贯穿始终,亲友情、战友情、军民请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王瑞父亲离世时体现出的浓浓亲情令人流泪、心酸;连长为了拉回险些坠入悬崖的王瑞,自己坠入悬崖下的洪流中,这一幕令人泪流满面;大雨中,泥路上,战友们相互搀扶,鼓舞着前进,令人不禁热血沸腾,被他们的战友情所打动。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节最令我震撼,要完成长征,夺取泸定桥是必经之路。桥的对面就是敌人机枪与炮弹的防守,但红军没有退路,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他们拽着铁索,一步一步往前挪,一批倒下了,一批再上来。就这样,红军硬是夺下了泸定桥,夺取了长征路上阶段性的胜利。王瑞的姐夫、达尔火都在这一战役中牺牲了。姐夫从桥上坠下去的时候,大喊了一声先前牺牲的竹妹子(王瑞的姐姐),不禁令人泪下。
历经两年的跋涉与战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含着泪看完了电影,我感触颇深。红军用生命、用热血夺取了胜利,为的是人民解放,为的是民主自由,为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
看完《长征》,我热血沸腾,面对着那么多的困难,他们都挺了过来,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感谢《长征》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动与震撼,我也会像红军战士们一样,以昂扬的斗志,不惧困难的勇气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