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时间:11-16编辑:佚名 观后感大全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范文一

  最近网络上蓝黑与白金不断混淆着我们的视觉,开学风也不断袭来各种版本。正想着该写点儿什么的时候,突然看到央视辞职后的柴静,自费近一百万调查探寻问题的答案,这部由母亲柴静完成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不由得让我们沉思……不得不让我们震撼。

  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是一群希望改变世界的人,期望着在未来世界变得更好更方便。我们在科技的路上高效地奔腾着。然而,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已经病了。我们引以为傲的阳光和空气,不再是那么美好,当呼吸干净的空气变成一种奢侈,当孩子再也看不见星星,当你不再放心把自己守护的生命,交到自由世界的广阔户外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我只知道,作为一名火力发电厂的普通电厂工人,我很骄傲我们公司为了给#1机组脱硫提效,为了环保减排,于14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了湿式电除尘器技术改造。直至今日无意中登高而望,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这座钢架结构的大家伙已经初显轮廓。我也知道,这是我们公司对环保减排的极大重视。我更知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燃煤火力发电厂,环保减排我们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我看见了,我们为之努力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未停歇。

  是啊!正如柴静在视频里所说的那样,除了悲观,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作为。请相信,天空会更蓝,世界会更美!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范文二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了解事物缘由的人,是要倒霉的。”这段话是柴静女士为张宏杰先生的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所作的序中写的。历时一年,投资百万,走遍中外,为了弄清雾霾的原由,柴静女士所受辛劳我们无法想象,在这里,向柴静女士致敬。

  一张张细致描绘曲线图,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次次明察暗访,用“触目惊心”已不足以形容。我看见,烟囱燃烧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活物的生命;我看见,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背后,是物欲的贪婪,是权利的纠缠,是挑衅法律的尊严,是漠然与习惯。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柴静女士耗时一年殚精竭虑的调查,我们对雾霾的集体警惕和重视还会延迟多久,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把雾霾编成段子,一笑了之?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言谈观念进行曝光,那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地带还能隐藏多久。

  有谁愿意重返1960年伦敦街头,行人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见,交警需要用火把来为车辆引路?有哪一个妈妈,会把自己的孩子囚禁在家中,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笑,生怕那样会吸入更多烟尘?有哪一位“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穹顶之下?有哪一个国人,愿意燃烧生命去换来锦绣繁华?我想,没有人会回答“我愿意”。那么,为什么,为什么还不在建筑工地的土堆上盖一层布?为什么还不在餐饮店里装一台油烟净化器?为什么还不在油枪上装一个油气回收装置?为什么还要一再践踏法律的尊严——执行?怕拖累经济发展,怕加大失业率,怕触犯有关部门的权利……这些都不是借口,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借口是淡漠,唯一的理由是利益。

  我只想春有云霞出海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夏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秋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希望,这不仅仅是奢求,而是穹顶之下的我们共同担起的梦与责任。

  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发布后,很多人越来越警惕与重视雾霾和环保,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机深挖她的往事,借机炒作,有人质疑她的动机,甚至有人说她“满纸荒唐言”,而我却只有“一把辛酸泪”。因为在当下,有太多盲从,太多恶意,太多无动于衷,太多眼睛被无知蒙蔽,太多脑袋失去理性,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像柴静女士这样真正有良心的媒体人。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