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株洲市炎帝文化品牌开发及炎陵县炎帝陵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一、炎帝陵旅游开发现状
五百里锦绣山水
炎陵县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南北相距59公里,东西相距51公里,环周二百余公里,俗称五百里山水。地形大势为东南高亢,西北平缓。最高处,海拔2115米;最低处,?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达1949米,平均每公里坡降44米。地貌以山地为主,达全境的86.9%(其中低山7.15%,中低山24.8%,中山58.1%,中山山原9.85%)。此外,丘陵占7.71%,岗地1.55%,溪谷、平地仅4.3%。 炎陵县全境为八面山,万洋山及青台山环抱, 境内河溪纵横,峰峦叠翠,名山秀峰,异彩纷呈。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49座,其中海拨1500米以上高山197座。如恢宏磅礴的“团苍山”、“阳鹿山”;挺拔峻逸的“金紫峰”、“鹫峰”。还有罕见的高山“平原”、草甸和奇特的峭壁、溶洞。在湘赣和通往湘东南边界的古道上,由险要和隘口构成的关塞达20余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有天星寨、青草寨 、黄烟堡、烟竹堡、八面山哨口等。
太祖旋即遣官致祭,并刊碑铭记。此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元、明、清沿袭宋制,“不辍祭祀”。除“御祭”外,民间在春节、清明、冬至及炎帝生辰、忌日,祭祀活动更是历久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炎帝陵墓即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心愿,1986年,按照清道光十七年的格局,对炎帝陵进行了较大的修整。修整后的炎帝陵,古朴凝重,庄严肃穆。她以跨越时空的力量,牵引着华夏胄裔的心。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陵祭祖,缅怀始祖功德,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表达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
炎帝陵的建设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权威专家的高度重视首肯。陈云、胡耀邦、江泽民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著名文物、建筑、史学界专家学者亲临指导炎帝陵建设。社会各界纷纷为炎帝陵的建设捐款捐物。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炎帝陵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期,中宣部、全国侨联又分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发行炎帝陵邮票小全张3枚。炎帝那种的“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炎帝陵则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炎帝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昌盛而奋力拼搏。
红色革命之摇篮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福地,它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总体规划面积111.86平方公里,陵区核心面积2.4平方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和湖南省最佳景区。自炎陵县委、县政府提出“打好炎帝陵王牌,建设旅游大县”、“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口号以来,炎帝陵汇聚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凝聚了各级领导支持的心血,景区建设硕果累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主要表现为:
1、社会各界高度关心,景点建设取得实绩。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开发与建设,炎帝陵景区已初具规模,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以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为核心的祭祀拜谒区。自1988年整修并对外开放以来,炎帝陵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到景区建设的资金达1.7亿余元,先后完成了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圣德广场、咏丰台、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文化陈列室、旅游厕所及炎帝陵殿修缮、牌坊改扩、崇德坊改建、圣火台改造、游道建设等20余项工程建设,恢复了自然景观10余个,这些景点的对外开放,极大地丰富了炎帝陵的人文景观,延伸了旅游线路,延长了旅客游览时间,增强了旅游拉动能力。2002年至2008年新近完成的15个项目,投资渠道主要为四种:一是省市县各级拨款和项目资金36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3.5%;二是社会捐款和炎帝陵基金会资金948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93%;三是市县有关部门投资5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0.5%;四是自筹投入和银行贷款31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3%。2009年6月,炎帝陵基金会又投资5800万元启动了一期续建工程项目,建设炎帝陵主入口旅游功能服务区;为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管理局也拟于今年9月启动炎帝陵主出口旅游功能区的改建工程。
2、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继1996年炎帝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后,2002年景区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评定;江泽民、胡耀邦、陈云等2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尉健行、李铁映、乌云其木格等16位中央领导亲临炎帝陵拜祖并视察工作,对提高炎帝陵的社会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衡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衡炎吉铁路和岳汝高速公路的奠基开工,原国务院朱镕基总理“再造一个张家界”的指示即将变为现实。目前省、市、县各级炎帝陵祭典活动已形成定制,成为了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并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993年以来湖南省政府先后在炎帝陵成功举办了7次省长祭典,特别是2004年“甲申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以独特的火祭、文祭、乐祭形式,实现了首次电视直播;2007年“丁亥年炎帝陵祭祖大典”则在宣传上实现了大突破,央视新闻联播、央视国际频道、央视新闻频道等媒体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并实现了首次邀请中央领导参祭。各类主题祭祀也相继成功举办,2005年“乙酉清明民间祭祖大典”实现了第一次市场化运作的民间祭祀;2005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实现了旅游活动与传统文化、旅游与竞技的完美结合,并首次进行了两岸三地同步直播祭祖大典;2006年“丙戌年重阳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融入了文祭、乐祭、鼓祭、舞祭、龙祭等多种祭祖形式;2007年“海内外佛教界公祭炎帝祈福世界和谐大典”实现了祭祀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交融;2009年“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和“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实现了数千年来中华茶人、世界道学人士首次祭奠茶祖、始祖的夙愿。近年来,景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优势,积极拓展旅游市场,主攻长、株、潭等省内“短程”客源市场;努力开拓沪、宁、杭经济圈及江西“京九”线等国内“中程”辐射客源市场;积极打开粤、港澳台及东南亚寻根谒祖游“远程”客源市场。各类炎帝文化及炎帝陵相关书籍、纪念册的相继出版发行以及社会各界的推介促销,炎帝陵美誉度正不断提高。作为湖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湖南十大文化遗产,炎帝陵已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
3、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旅游产业逐渐成型。据统计,炎帝陵自1988年整修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其中接待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50余万人次,2003年至2008年,共接待游客280余万人次,创门票收入2300余万元,其中2008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创门票收入650余万元。炎帝陵旅游发展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提升,以旅游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已跃居全县三大产业首位。目前炎陵县已建成各类宾馆20余家、各类餐饮娱乐场所30余个、旅游购物市场2个、特色购物街2条。旅游相关产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近几年均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的高效产出。为更加突出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炎陵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出台了《炎帝陵旅游经济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将所有县直单位纳入了考核范畴,营造了浓厚的“全党抓旅游,全民闹旅游”氛围。
二、株洲市和炎陵县在开发炎帝品牌方面的主要做法
炎帝陵旅游虽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冷静分析,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