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时间:12-24编辑:佚名 工作报告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建议一线城市发展多中心,下文是太阳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详情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月30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最新或2022(历届)年》建议,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构建多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北京建设副中心已经开了先河,这样就能释放和共享规模经济的红利。

  5月30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最新或2022(历届)年》。

  报告建议,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构建多中心。简单而言,就是一线城市只限制中心城区人口,对于周边的小城镇应该大力发展,从而建成更多的新城。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北京建设副中心已经开了先河,这样就能释放和共享规模经济的红利。

  目前一线城市因为房价高,且采取限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使得人们抱怨比较大。报告认为,这说明单纯限制大城市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的城镇化政策需完善。过去多年来,因为没有产业,小城市并未发展起来。

  单中心与城市病正相关

  根据上述报告,最新或2022(历届)年一线城市“城市病”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报告课题组成员张洋子博士指出,“城市病”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是单中心、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程度较为严重的城市。人口向单中心过度集聚是导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在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程度较严重的城市,“城市病”指数也相对较高,呈较显著的正相关趋势。

  所谓的“城市病”,主要是指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压力增大、医疗设施严重短缺等。

  倪鹏飞认为,按照每300万到500万人建一座城市的标准,北京应该有6个城市中心。

  其实,北京很早就提出发展多个新城和多中心的思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最新或2022(历届)年)》就提出,要建立多中心,这包括中关村(8.140, 0.23, 2.91%)高科技园区核心区、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等。还提出要建立多个中心城,包括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11个新城。

  过去通州人口增长很快,但没有相适应的产业规模,沦为有城无业的睡城。而亦庄有的是产业,聚集的人口却不多,走向有业无城的另一个极端。这导致很多人在主城区上班,却住在通州,或者住在主城区,工作在亦庄,给居民上班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中国区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认为,过去一些大城市“城市病”突出,还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没有有效落实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定了哪些地区限制发展还是鼓励发展,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措施,结果很难执行。

  因地制宜区别发展大城市周边小城镇

  北京近年来通过拆除一般附加值低的商业和工业设施,使得中心城六区的人口减少,今年预计减少3%。

  一线城市减少主城区人口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减轻主城区的交通压力。但是,把一线城市的人口赶回到三四线城市或者小城镇的思路并不一定可行,因为三四线城市以及边远地区的小城镇缺少就业机会。

  上述报告建议,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因地制宜区别发展(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构建多尺度的多中心,从而可以建立一个经济竞争力、社会凝聚力、环境永续力强的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为此,要放开大型及以上城市的人口限制,将限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方针,调整为限定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的方针,中心区人口超出最优规模应配合发挥市场规律,建立多个中心和次中心。鼓励城市群内有条件的大中城市有序扩大规模,在合理规划下引导发展成为规模更优的城市。

  这与目前实施的限制大城市(人口)发展、鼓励发展中小城市的城镇化思路不同。中国区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他表示,过去老提发展中小城镇,但是很多中小城镇没有产业,没产业就没就业,这是中小城镇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

  “过去我们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是脱节的,脱节表现为什么呢?就是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就造成了城市的发展中,土地的城市化比人口的城市化还要快。”郝寿义这样分析中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尴尬。

  一些远离特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的中小城镇盖了大量的商品房,但是因为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很多沦为鬼城。很多三四线城市,尽管要聚集大量的人口,但是实际人口增长很慢。

  对此,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认为超大和特大城市还是要限制发展,而二三线城市还是要鼓励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认为,国家控制大城市,主要是控制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对于数量众多的小城镇、小城市,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人口,但集聚更多人口的重任应该寄希望于中等城市,也就是中间层次的一批城市,这些城市数量多、类型多、功能和配套完善,能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聚集。

  高国力认为,政府的扶持应该体现在“控大”、“扶中”、“整小”上。即控制超大和特大城市的蔓延;扶持一批数量多、类型多、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尽量整合,归并小城镇、小城市。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