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没有哪个词能比“融合”二字更准确、贴切而不失偏颇地描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了。
全球化的进程已风风火火地运作了逾百年,频繁的交流不断地给人类文明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为各领域既有成果的夯实和再创新带来了可能。电影大亨卡梅隆说,“全球化将人的视界缩小,聚焦与回顾又将人的眼球放大。”于是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看到:
生物和化学真正实现了“不分家”,科学家正在“生化”这片孕育无数可能的沃土上耕耘,并且不断有所斩获与突破;
文学跟数理似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冤家对头,可数学家竟用算法与统计无懈可击地给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红学”难题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艺术、文化更是随处播种,随处开花。如今,凡所到之处,遍地都有西部的摇滚、欧美的蓝调,还有中国的民乐。再小再破落的村镇,也总会有那么三两处异域风情的教堂、寺庙。
没错,“融合”向世人彰显了它独领风骚的魅力。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就这样在潜移默化间,推动者我们文明的进步,悄悄改变了每一个个体。“融合”是具有时代性的理念,我们身处的21世纪需要越来越多“融合”的实现。
提倡融合,先讲究的是宽容的精神基础。它是“厚德载物”的彼此尊重;是蔡元培先生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毛主席高呼“闭塞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开放观念,亦是邓小平“走出去引进来”的全球视野。美国昔时的种族歧视一度危及亡国,而今却有黑人总统执政,不失为价值取向之“融合”的佳话。再谈我国的民族政策,力图实现民族和谐、相与为一,同样是对“融合”至上的向往。
融合,又是一种互补的姿态,一种求同存异的方法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能够优劣互补,形成合力,便能化戾气为祥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袁隆平将高产水稻和高质水稻杂交,得到了能养活数十亿中国人的口粮,这无疑是融合的妙不可言;一国两制的方针,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携手并肩,在五星红旗下熠熠生辉,又何尝不是融合的巧夺天工?
但无论怎样,“融合”的是非终究还要等待实践的考量,一切都该化归本质辩证地看待。一体化往往是融合鲜明的旗帜,弗里德曼认为,世界正在变得平坦,这意味着融合让文明前进的步伐空前的整齐。融合虽已是大势所趋,却切忌过犹不及。融合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刻品。唯有保留自我本色风采,适当地缀以个性,进退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方才恰到好处。
在“融合”的主旋律声中,这个世界依然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没有谁可以阻挡这个趋势而倒行逆施。学会融合,融入这个恒变不居、和谐统一的世界里去。成全它,也让它成全你,为你我乃至人类文明的前程铺上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