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说起“田园诗人”,无人不想到陶渊明。这位自号“五柳先生”的诗人留给后人的就是他那一首首带着大自然清香味道的田园诗,可以说,荡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族,父辈三代都是官人。可以说,陶渊明从小就生活在充满人文知识的环境中,受到了父辈们的熏陶,也立下了大志,而他也如愿当上了大官。但是,他的仕途却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磕磕碰碰的过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最终却因为受不了勾心斗角的官场而辞官退隐。而他也留下了“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典故,那陶渊明为何要辞官退隐呢?
陶渊明当官之至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因为官场上的黑暗,人民百姓过不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而不断尝试着去改变社会的黑暗,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终至绝望,最后还赋《归去来兮到辞 》。可见当时陶渊明是无奈离开官场,他受不了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最终选择归隐田园。有人说,这是陶渊明的崇高品德,这是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陶渊明的智举。可我却不这样认为,陶渊明归隐后,确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很清闲,而且,陶渊明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暇时手捧一杯清香的茶,慢慢品味茶的芳香,一边欣赏令人陶醉的菊花,多么陶冶心情,荡涤心情。
可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之中,但是他却总想着朝廷的事,官场上的事,人民百姓的生活。《饮酒 》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就透露出他那远大的抱负,他还是希望能为朝廷效力。那么,他为何要归隐田园之中呢 ?他不就是想田园生活可以过得安宁,可以荡涤人心,无竞逐,无虚伪。那就不要再去想那一些如包袱般沉重的事,既然归隐后还有远大抱负,那就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一定得选择走官场的途径,陶渊明只是想改变人民的生活,那他可以选择传授知识给孩子们,当一个教书先生,从而改变人民的思想。
我想这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关系,如果说王维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那么陶渊明就是一个孤僻少言的人,也难怪王维不喜欢陶渊明,我也不喜欢。我想,这是他归隐田园的一个原因,可是,越这样就会过的越辛苦,或许,他不像王维那样懂得变通,从陶渊明的每一首诗或词都无不透露出忧伤的气息。
在《五柳先生传 》中,“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一看就知道他的生活过的是如此的艰难,为何要过着这样的生活,为何要自己要受这份苦?或许有人说,这样也是一种幸福,而陶渊明自己也乐意。可是 ,陶渊明为了躲避黑暗社会中的互相压迫和残杀,过着可能吃了上顿就没下顿的生活,有意思吗?
既然改变不了现状,就改变自己,而不要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何必呢?
或许,归隐并不是改变现状的最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