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始终搞不清楚,理论和现实始终是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的,或者是伦理在现实之中常常是显示出一种站不住脚,是一种脆弱的,不可知的东西的。例如,孔子和各个圣人的学说,或者被受到盲目的追捧,要并非如此的另一派看来,简直是比大便还没有价值的一种学说了,这些统统是因为,这些世上迂腐的言论并没有找到这些理论和实际之间的一个契合点。又如何使得本来是一个理论的东西,实际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呢?自然腐朽的书还是腐朽的书了,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这其中经世致用的方法了。又谈何知识就是力量呢?要知道,一切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际的土壤之上的,能够存活的理论,必定有一定的依据,想要继续传承下去,必定要经过一代一代的人,不断的寻找与实际相符的契合点,这就达到了不断的吐故纳新的目的了。
先交待自己的疑惑。
这个契合点到底在哪里呢?他叫实情,他又叫人性,一旦违反了实情,是没有了人性的,那就和实际情况脱节了,对于此,在过于高深的东西,都统统化作了一系列的废话了,一些空空的枯骨,所以,但凡能够长远流传的理论,都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的,在脚下能化成一把锄头,去锄地,这就是实情的态度和化身,在天上就是在云端后面的龙,这才是理论的内核的所在。鉴于如此,在读了这么多年书之后,我才突然咂摸出一点有关于这其中的一点点的道理来,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和行知合一,能够明白其中的一点点,也算是有点帮助了。所以说,脱离了实际,就完全成了纸上的圣贤了,拿这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作为一种标尺,来衡量别人,这样是不是实在有一点太残酷了呢?所以说伦理道德能够束缚人性,就是从这一论调发展而来的。譬如,有能拔掉毫无知觉的父亲的氧气管子的儿子,那是不是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名了呢?是叫父亲无休止·的在一个僵尸的状态下陨亡呢,乃至于家庭的轰然倒塌,那痛苦的程度,不是道学家能够充分了解到的。
又常常有圣人的学说,教育我们,要兄友弟恭,要亲亲,要爱人,但是,过于贫贱的命运,确实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安贫乐道的,不光是贫贱的夫妻的事情,能够事事哀苦,突发变故的家庭尤其是如此,所以,我的观念之中,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经历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评论苦难,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之下,大多数的人都是会变态的,而圣人,就是在此之中能够挺过来,并有一种旁人没有的内核的人,所以才值得尊敬。
所以,我无法想象能够伺候二十年卧病在床的父亲的儿子,还是会和二十年前那一个时刻一样吗?因为仁孝并不是枷锁,我们并不能想象,在面对一家子老弱病残的时候,会有那么一个人,始终的无私的去默默奉献,而重来不要求回报,如果有的话,这个人不一定是熟读了孝经而或者是烈女传,那一定是精神失常了,所以伦理道德,在我们这里,要在最基本的人性尺度之下,把自己本身的状态和自由的尺度,融入这一系列思想当中去,以符合我们自己的行动的准则,而谁也不能插手。话说回来,空谈仁义道德,早就被人给扬弃了,原来在香港有一句俗语,叫做“笑贫不笑娼”,穷,不管任何原因,就是没人能瞧得起的?不要谈什么别的,没人吃这一套了,所以说,看看理论能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力量,就要看你是怎么转换了,你如果抱着一堆白骨,那么,你就只有和他一起成为一堆白骨
如果,你把那些,旧的,已经腐朽了的,放进火炉里面去烧一烧,去大胆的回炉,也是可以的嘛,那吸收了新的,这样的一个新的物质的东西,就会是像凤凰一样,飞腾而起的不死鸟,就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一思想给发扬光大了,要知道,原创思想者是勾画了他那个时代的一种理想和现实的蓝图的,这其中不变的东西,我们可以把他叫做不变价值量,是一种永恒的规范,另外有一部分东西,占多少呢?就不好说了,因为这是一种可变价值量,根据时代的变化,而适实调整变化,这才是一种学说能生存下去的关键。
人们常说,书生是最迂腐的,他们错了,真正的能做到行知合一和格物致知的书生是不可以战胜的,所以有一句话说到:“在东阁门外唱名而登金榜,才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说的是在核心上的。
点评老师:郑娟
点评内容:本文优点:这是一篇结构严谨,有深度有见地的好文章。文章以一个中学生的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自己对理论、现实的看法。作者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说得在理,行文有度,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美中不足:1、注意分段。2、语言有些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