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鲁迅先生如是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未来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是说。
夕阳的落落光辉温柔的躺在题着《鲁迅杂文选集》的封面上,我倚着窗,眉头紧蹙,看着远方的天空,思考着……初见“不为最先”,以为是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抑或是一种自谦的姿态。细细读罢,才明了“不为最先”原来是民族的病症,国家的悲哀。时光又将我丢在了那个颓废腐朽的年代。清ZF的统治像一团巨大的阴翳遮住了历史的天空。中国人沉睡了,以“不为最先”奉为自己的处世金针,所以中国堕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熬日。
而“不耻最后”呢,正如鲁迅先生的字字珠玑,这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失败,是每个人唯恐躲之不及的,总是想要用胜利者的姿态来俯瞰大地,像《师说》中“位卑则足羞”的士大夫之族的心理。然而追求成功固然可佩,但试想一下,一个人不为最后为耻辱,勇敢且坦然地接受,其心胸也足以盛下“海阔天空”了吧!有了这样的心态,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其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既谈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也顺之从他身上看出了那份高洁的人生情操。鲁迅的弃医从文,勇敢地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第一面鲜艳的旗帜。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在那样黑暗动荡的年代,他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尔虞我诈,用文字来唤醒国人沉湎的意志,点燃中国人荒凉的思想原野上已经黯淡腐烂的思想木柴。他勇敢地站了出来,用犀利的文字揉碎了“不为最先”的噩梦。于是,我们逐渐摆脱了彷徨,在阵阵革命的热风中,在南腔北调的人们口中共同喊出了——“革命”两字,响彻大地。所以我说,只有失败者才“不为最先”,只有成功者才“不耻最后”。黑夜不知何时已经占据了我的眼眶,浓浓的,好像有雾,我不禁有些怅然若失了。
那思绪渐渐被我收回,我又开始整理起了我的生活。当那些革命的硝烟已经被前进的时代一点一滴地冲淡,至今,宛如蒸馏水一般洁净、透明。生活加速地向前发展,渐渐长大的我也开始了思考,思考社会和自己……有时候,错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人们。从众心理压迫每个人的神经,腐蚀着每个渴望独立的心灵。“不为最先”又死灰复燃,成为人们信奉的处事法则,互相推诿责任,没有主见,淹没在人海里。这是社会的丑陋的一面,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众心理也渐渐淡去身影。素质教育的推行,文明风尚也重新焕发活力。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学生,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曾经遭受学业的挫折,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但我相信鲁迅先生的这一堂课已经让我深有感触——“不耻最后”,只要有上进心,一如既往的追求,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也会取得成功的。
同时也启示我在学习过程中要大胆创新,拥有自己的一套风格,不能将别人的一套未加工就给自己消化,就好像当时中国如果硬搬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的那一套,而没有自己的特点的话,那么历史将会被重新改写。“敢为最先,不耻最后”才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的姿态。轻轻将书放到书架上,面对一抹黑色,陪着桌旁一盏寂寞,我提笔融墨,在光洁的宣纸上写下:“敢为最先,不耻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