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_1500字

时间:12-15编辑:佚名 高三作文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斯宅在浙东的梦幻天堂、诸暨最美的地方——东白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内。这里的千住屋有一千根屋柱落地,很有名气,趁清明节放假,我们迎着灿灿的春光,游览了这里的明清古建筑群。不过,最吸引我们眼球、又引起我深深思索的,倒是这里古老的学堂,耕读传家的办学之风……我们先来到了千柱屋背后的笔峰书院。这里是一个幽深的山湾,背倚巍峨青山笔架山,在苍翠古木的掩映之下,显得格外的幽静,当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更是读书求知的最佳场所。斯宅,是斯姓人最大的集聚地。岁月轮回,时光倒转,在一百年前,斯宅有识之士与民众办学的理念与激情,真是可圈可点,天地同歌的!我们知道武训办学,感动于武训办学的精神,我们也知道陶行知,知道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这一切,在斯宅人办义学这一点上来看,一样也没有少!斯氏一族,偏处诸暨东部山区一隅,耕读传家之风源远流长。在戊戌变法失败和庚子事变导致丧权辱国的背景下,斯宅的乡学应运而生。斯氏兴学之举,发轫于乡绅斯日鉴举办青龙义塾。斯日鉴去世,其子斯元儒不惜耗费重金,于1822年兴建家塾于千柱屋背后的松啸湾,因为地处笔架山北麓,以“笔峰书院”名之。

离开笔峰书院,我们又来到了华国公别墅。这里地势开阔,华国公别墅背靠象山,面临溪水,幽谷生风,景色优美。在笔峰书院声誉日盛之际,居于距千柱屋两里许盟泉畈的斯华国亦笃学重教,华国公之孙斯源清于1840年建造“华国公别墅”,既作家庙,又为学塾,门额为著名学者俞樾题写。1924年出版的《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载文说:“斯宅之象山民塾,尤得风气之先”。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我就读的斯民小学。提起斯民小学,那可是名闻遐迩的百年名校。学校的规模并不大,但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只要一提起斯民小学,人们总会说,它开创诸暨办学之先河,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斯民小学是诸暨最早的学校,最初的校名“汉斯孝子祠”是康有为所题。1905年正式宣告开办新式学校,“以斯举有德于斯民”,故定名为“斯民小学”。百年名校,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栋梁英才,光上“教授榜”的就有百余名,古生物学家斯行健、教育家斯霞、历史学家斯维至、国民党上将蒋鼎文、曾任北伐军独立师师长并营救过周恩来的斯励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来到斯民小学,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个汉朝的县衙门或唐朝的祠堂。不错,斯民小学成立之初,暂借宗祠“孝义堂”的校舍,听说为了办学,当地民众热情高涨,连和尚都将庙产捐了出来。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斯民小学新校舍于1919年落成,系日式建筑,背靠东泉岭与五指山,依势建筑,层层递升,曲径通幽,前后三进之间廊庑回环。校方还请举人徐道政撰写歌词作《斯民校歌》:“五指峥嵘太白东,上林文化孕育中。我辈同到光明地,快乐真无比!启我本能迪我心,自勉自尊万事成。愿我少年振振振,努力向前进!”走进门台,一切都是老掉牙的,青石板铺的地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就是那三棵大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一棵冬青树光看树身怀疑是坚硬的青石,一棵梓树和一棵梧桐树,斑驳的树皮上结满了青苔,也不知道它们是怎样熬过岁月的风雨与寂寞的。来到斯民小学,你会被浓浓的书香所包围,这与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与数株疏朗的大树名树古树和谐一致。在古雅的老房子里,有名家书法创作展览室“行健堂”、有学生书法教学室“斯盛居”、有校史阵列室、有斯霞纪念室,在翠柏间还有一尊汉白玉雕像,她就是我们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斯霞老师!近年来,斯民小学与时俱进,校门开放,实施开放式办学,致力于特色办学,焕发出新的魅力与活力。

被评为浙江省百年名校后,又被评为绍兴市农村示范小学、诸暨市书法特色学校。在斯民小学百年华筵之际,隆重举行了百年庆典。随后,又成功承办了由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斯霞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斯霞塑像揭幕仪式”。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我们的祖先办学何其艰难,感恩祖先的办学精神,我们现在有了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应该懂得这一切来之不易,应该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我们沐浴着祖先的恩泽而来,感恩是我们一生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生,我们应以感恩的心,加倍珍惜黄金时间,更加珍惜美好学习时光,学成报国,不负少年好时光!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