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历年高考,作文是考生、家长、老师议论的焦点。
今年的高考作文,以汶川大地震命题,时代性强,立意更加贴近现实。无疑,考生肯定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审题上没有任何难度。从阅卷的情况来看,在内容的选材上,考生作文也是非常的丰富,几乎涉及地震的方方面面,抒发的感情也是很真挚的。大部分考生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散文化形式,或叙事,或抒情,真实自然,特别是捕捉到许许多多感人的细节,体现出考生对生活的关注。从形式来说,有些考生采用特殊的作文体裁,如书信、小说等,以独特视角反映生活,“跳出地震写地震”,叙写人间大爱,弘扬民族精神。总体来说,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检验出考生的写作水平。
本报今天刊出的这5篇优秀作文是从我省今年高考作文的不同文体中选出来的。我们特邀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吕远进行较为详尽的点评,以飨读者。
爱不曾走远
爱,是为久涸的禾苗给予雨水的滋润;爱,是为冬日的穷人给予棉被的温暖;爱,是为灾难者给予帮助的力量。
爱的音符在跳动,爱的乐章在演奏,因为爱,我们不断成长,因为爱,我们不断进取。
中华民族,有着永不言败的誓言,有着永不褪色的爱心,所以,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更看到了希望!2008年一个喜庆的年份,可是,它又是一个多难的年份,一月困扰千千万万归乡的冰冻雪灾,三月份伤及亿万中国人的“藏独”事件,五月痛伤全世界人们的特大地震……灰色的空气,冷冷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它无语,只是静静地、静静地……然而,中华民族没有倒下,凭借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力量我们不断地努力,汗水、泪水带走的只是悲痛和绝望,但它送来了我们重生的力量,希望的钟声敲响,每个人的耳边都会响起:“有爱,就有力量”。
爱,不曾走远,如此巨大的悲痛,四川人挺下来了,中国人挺下来了,来自全国上下的善心捐款给予了灾区人民力量,燃起了希望的圣火,我们继续前进。
爱,不曾走远,面对灾难,我们没有退缩,救援队伍来了,救援物资来了,擦干眼泪,不再难过,因为我们有爱,这一刻,我看到了民族的凝聚力,我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感动,我更是体会到了人世间最美的爱——奉献!为了可以多救幸存者,解放军不停歇地搜救,双手被磨得血肉可见却依然工作,不为别的,只为可以看见生命之所在。
爱,不曾走远,中华民族的爱无处不在,社会上总会听到一种爱心,不留名的捐赠,不为别的,只为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得救者不会因此而失落伤心,当自己生命在继续下去时,他会怀着另一种感恩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就像奥运火炬那样一站一站传下去,于是,成了一首首动人的歌。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力量虽小,但关键时刻总会迸发一种让世人都震惊的力量,西方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中国却拥有让他们用金钱也感受不到的爱,于是,经过了千难万险的中国被他们称为是最勇敢的、最有爱心的民族,如此高的评价,我们还是不断前进。
爱,可以灌溉久涸的禾苗,可以温暖受寒的穷人,可以激励每个人怀有一颗善良的心,爱在,民族就在,爱在,生命就会继续,一切的一切,看似简单却都源于爱!
爱,不曾走远,亲爱的人们,让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搭起一片永不倒的爱心墙壁,让受灾的群众得到力量,得到希望吧!大声地呼喊吧!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们的爱,无处不在!我们的爱,力量无穷!
点评:立意高远,激情饱满。大爱无边,一场灾难,让我们民族演绎出一曲感天动地、震动寰宇的人间大爱!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三点:一是精彩的题目,“爱不曾走远”,凝练隽永,意味深长,让读者欣赏;二是多姿多彩的修辞运用,拟人运用,生动传神,排比使用,感情充沛,特别是“雨水的滋润”、“棉被的温暖”、“音符”、“乐章”等比喻,贴切恰当,令人耳目一新;三是一气贯下的文脉,读这篇文章,像滔滔奔流的江水一泻千里,痛快淋漓。
我们的信念,我们的选择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
2003年,那一场没有硝烟的“非典”战争,我国人民凭着坚定的信念战胜了;2007年底,突如其来的冰雪席卷了南方众多省市,我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战胜了残酷的冰雪;2008年,大地无情地一次震动,时间被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但大地无情人有情,我国人民依然团结奋斗,凭着必胜的信念,让人们的心不再颤抖,让人们以足够的爱和勇气来战胜这场震灾!
其实,在面临灾难时,唯有信念,会让我们备受鼓舞,会让我们勇敢地走下去。
那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成为第一个给出生婴儿发短信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快要离开,只有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信念通过短信传递给她的孩子。希望她的孩子能好好地活下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那是怎样的一个初三学生?好不容易从被毁的死亡教室逃出来,却为救出另一名同学而再次进入有余震危险的学校。只是有着“我一定要救出他!”这个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不畏惧余震,不害怕死亡!
那是怎样的一位中学教师?凭他自己的能力,是完全可以逃出教室的吧?然而,结果却是他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个学生。那位老师就像一名无畏的英雄,对着灾难,用自己是老师这份信念,毫不避讳地诠释了生与死的差别!
总有很多故事让我们感动,也总有很多人让我们铭记。他们执着的信念,他们不贪生怕死的信念。
人们都说,信念就像高山,需要你不断攀登;信念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需要你踏浪飞舟的勇气!因为做一件事或许很简单,然而坚定一个信念却是很难。而且人们灵魂的卑劣,往往在做选择时更能显出来。
可我们依然相信,只要我们坚定我们必胜的信念,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就有胜利的希望!
当一只鸽子有了信念,痛苦、疲惫、饥渴都会匍匐在它的身下;当一个人有了信念,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前行的脚步,高山都会变成坦途,在回答生活的这张答卷上,我们会坚定地说:我能行!虽然我们不伟大,也不永恒,甚至不完美,但我们能有坚定的信念,告诉自己:我会努力的!
灾害是我们所不能选择的,但我们能够选择对待灾害的态度。坚定自己的信念,出发吧!
点评:选择,让生命发光;信念,让奇迹产生。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典型。母亲短信,传递博大的母爱;学生救人,搭建起生命的桥梁;教师身躯,擎起生命的巨伞。他们选择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将生的希望奉献给他人,谱写出一曲曲人间大爱的颂歌!作者选用了作家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一段话稍作改造,作为题记,很好地诠释了全文的思想立意。另外,作者善用铺垫,如用“非典”、雪灾,写出抗震救灾我们照样能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用鸽子的信念,写出人的坚定不移;将信念比作高山、比作大海,写出树立信念的勇气。这样写,增强语势,使文章有厚度,也显出文章的力度。此外,本文语言简洁,句子节奏感强,用词恰当,反映出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
献给汶川的七彩花
童话里,七彩花,每一花瓣可帮你实现一个美丽的梦想。
现实中,可爱的人,每一颗心都在为汶川祈祷: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一个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便是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灾难,除以13亿,便是不起眼的小溪。
有爱,就有希望。
献给汶川的七彩花,献给我亲爱同胞的爱。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主席、温总理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我们不能选择避免自然灾难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国家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以一颗爱民之心献给汶川一朵最美的七彩花。
吻了吻3岁半的罗梦夕,胡主席说道:“爷爷会再来看你的。”温总理对部队军官喊道:“是人民在养着你们,你们看着办!”我们不禁感慨:有这样的领导人,中国就有光明!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但都将最美的祝福献给灾难中的人们。
谁是最可爱的人?
是他们,解放军、武警、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们。生命重于泰山,人民高于一切。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带给绝望中的人们无限的希望。
也是他们,那些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幸存者。对生命如此尊重,不肯放弃一丝信念的人们,我们怎能不感动,他们怎能不可爱?希望那载满祝福的七彩花,带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
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有人说:“灾难中,我们最应感激的是孩子们!”
康洁,没有让我们失望,一个勇敢的女孩,一个拥有灿烂笑容的少年,给了那些担心下一代的人们最好的答案:这一代孩子,勇敢,有智慧。而郎铮,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的一面。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少年,向前冲!最美的七彩花献给你,愿你拥有灿烂的前程。“多难兴邦”,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让我们用快乐坚强之心诠释生活,用柔情感恩之心打磨日子。
献给汶川的七彩花,献给中国的爱。有爱,就有希望。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美的家园。
点评:好题一半文。文题是文章的“眉目”,一篇好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使文章流光溢彩。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可以体现全文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以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本文题为“献给汶川的七彩花”,特别是“七彩花”,很抢眼,很温馨,值得品味。精思妙想,语言优美,抒情性极强。作者选取了与地震相关的“七彩花”,光彩夺目,激情四溢,营造出浓浓的抒情氛围,抒写人间大爱、抒发人间至情。
有爱相随就不会孤独
灾区的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是2008年6月7日,距“5•12”大地震26天。此时的我们依然牵挂着你们,我们的心依然与你们连在一起,我们的祝福依然飘向你们,慰藉着你们受伤的心灵。
灾难无情人有情。“5•12”大地震是一场大的灾难。天灾是谁能够掌握得了的,又是谁能够逃避的呢?现在,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重新站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世界上是有奇迹存在的,只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呢?生命有时是脆弱的,而有时却又顽强得让人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幸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0小时,196小时……这样的奇迹不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心存希望,就一定会有希望!
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等迅速深入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全国各地纷纷运往灾区。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们。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也纷纷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慰问灾区人民。
朋友们,你们还有我们,你们并不孤单。无情的灾难夺走了你们的房屋家园、甚至亲人生命。无情的灾祸让你们无家可归,成为孤儿或者是身有残疾,请你们一定不要悲伤,因为有我们在为你们祝福、祈祷,因为有我们在牵挂着你们,和你们并肩奋战,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朋友们,请不要悲伤,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经过此次劫难,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珍惜这活着的每一天,无论是伤残还是瘫痪,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能看得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能听得见美妙的声音,还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关爱。我们不仅应该为自己活,更应该为死去的同胞们好好地活下去,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心愿。
朋友们,我们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帮助和关怀,应该感谢那些奋战在救灾前线的叔叔阿姨们,感谢那些无私奉献、为我们祝福加油的人。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爱,来奉献祖国,报效祖国。
时时处处,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搀扶,走过这段坎坷路。一路有艰辛,一路有爱相随,一路走来我们并不孤独。希望在心,壮志在胸,顽强拼搏,美梦便成真。坎坷也好,崎岖也罢,只要有爱,就不再害怕。带着希望和祝福,张开双手,拥抱美好的明天,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朋友们,我们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加油!
为你们祝福的人2008年6月7日于考场
点评:本文运用书信的形式,将灾区同胞视作自己的朋友,似乎在和朋友倾心交谈,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灾区同胞的距离,也便于抒发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切之情、大爱之情。地震无情人有情,“有爱相随就不会孤独”,我们是朋友,我们同舟共济;我们是朋友,我们共渡难关。作者笔下,有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叙写,更多的是对灾区的关心和牵挂、激励和奋发、希望和祝福、鼓劲和加油!这种感情的抒发,真挚自然,借助书信,二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很好地体现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一写作特点。语言简洁明快,有诗歌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倒数第二段文字,稍加修改润色,就可谱曲歌唱,可以说全文是作者从心中流淌出的一曲爱心之歌!
解读灾难
谁也不想预约灾难,
如果它不期而至……
我们却也懂得:
人类的进化,大半来自病疫;
人类的互助,大半来自危机;
人类的高贵,大半来自灾祸;
当一切很快过去,
回过头来会发现,
我们已跨越了很大的一步,
智者不乱,
仁者无惧!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2003年“非典”后作的一首诗。正如汶川大地震一样,从这首诗中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灾难,解读灾难。
灾难中美丽的、顽强的生命。这场地震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也有不甘向死神低头,在废墟中、在黑暗中等待重回新生的人们。12小时、24小时、96小时……地震后的时间在刷新,获救的生命的数字也在不断刷新。我们看到那些在黑暗中度过了几十个小时的人们在获救后向人们招手致意,并且还鼓励着别人,此时,让我觉得生命的伟大和强大。这是我对这场灾难解读的最重要的方面。
灾难过后,我们更要多看一些关于人类命运、人文精神、生命意义方面的书。这场灾难从负面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灾难过后,既要有对灾难的思考者,也要有行动者。
对灾难的思考是我们文化思维的“软肋”,安逸的生活给了我们什么?只有在受过伤之后,我们才能痛定思痛,记起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读灾难后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民族精神。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都是在灾难后建立起来的。二战后的德国人民——全体德国人民向世界人民真诚地忏悔,勃兰特总理的那一跪更是让世人目睹了德意志民族的优秀。同样,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19日14时28分,中华儿女在此刻为遇难同胞祈福,天安门广场更是人声鼎沸,群情激愤,为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打抱不平。国家领导人的集体默哀更加彰显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全国降半旗志哀,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再次得到升华。
“不抛弃,不放弃”是这次救援工作的精神概括,在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灾难是一部大书,它比书架上的书更真切、更隽永,仔细解读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人生境界更高一些。
点评:“灾难是一部大书”,撼动山岳,振聋发聩。全文主题积极,立意深刻,很有深度和力度。人的生命虽然可以剥夺,但精神永远不会被摧毁。它能够在挫折和死亡面前闪现最靓丽的光芒。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面就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文天祥面对利诱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有一位乐师在沉船瞬间仍镇定自若地演奏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文中,作者面对地震大灾难,着重解读了生命的伟大和强大;在灾难面前,体现出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伟大的凝聚力。没有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关键看你有没有勇气、有没有毅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此外,在论证的角度上作者胜人一筹,善用典型细节取胜。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抓住一点,“咬定青山不放松”,谈到德国总理的一“跪”这一代表性事件,读来很有气势,使得文章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