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由于各省对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的规定不同,往年出现过某些考生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具备两个省区高考报名资格,或者同时不具备高考报名资格的情况。最新或2022(历届)年的规定对这些特殊情况的随迁子女高考报名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界定。小编已经整理出《最新或2022(历届)年济南随迁子女高考政策,及高考条件高考就学制度》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新政策尚未颁布,故沿用往年政策,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最新或2022(历届)年济南随迁子女高考政策,及高考条件高考就学制度
参加山东异地高考只需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临沂第七中学的高一学生黄金辉,户口在黑龙江,由于父母常年在临沂做板材批发生意,从初中开始,她就跟随父母在临沂读书。面对将来的高考,黄金辉和父母曾经考虑,高二的时候,回黑龙江继续学业。山东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给了她选择的机会。黄金辉告诉记者,对于异地高考的学生们来说,不用再担心教材的不同,不用适应新的环境,不再担心这些所影响高考水平的发挥,现在有了这种政策她很高兴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高考了。
山东异地高考细则规定,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都可在山东省就地,也就是正在就读的高中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从政策设计上,山东异地高考门槛只有三个必要条件:高中学籍、三年学习经历、合格毕业。对于家长没有设置任何门槛,被人戏称为“只拼孩子不比爹”。 不过,《意见》也要求各市、部门,综合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和按照国家规定在当地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
山东异地高考对济南、青岛影响最大
异地高考政策公布,引发许多的连锁反应,大家还有很多的困惑,比如济南、青岛录取单独划线是否会取消,比如会不会对本地生源造成冲击呢?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测算,山东高中阶段2011级在学籍的外省生源一共有1.5万人左右,而且在全省各市分布不平衡,作为有着众多外来人口,同时又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单独划线的济南、青岛来说,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大。多年来,山东本科二批分数线,济青线通常会比省属线低20分左右,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会不会引起学生向济南、青岛聚集呢?事实上,高考配套改革已经为此留出了空间。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教师张守忠说,在最新或2022(历届)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高考实施意见当中,也强调逐步取消济南和青岛的单独划线,取消单独划线和异地高考,是实施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实上,这1.5万名外省生源,最新或2022(历届)年能有多少留在山东参加高考,目前还是未知数,不过,届时考生数量增加却是一定的,目前,山东高招计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源于国家重点高校,二是地方主办的高等院校。其中,重点院校目前提供的招生资源,在山东省考生中竞争激烈,异地考生的加入,无疑会增加竞争压力,为此,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也呼吁,更多重点院校能为山东考生提供招生计划,增加录取机会。
异地高考成为社会关注 政策设计难点频多
异地高考,这项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策设计的难点。山东因为考生多、分数高,异地考生不会扎堆而来,这让山东政策出台压力不是太大,不过,无论如何,山东异地高考新政,赢得更多的还是掌声。
据统计,目前,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数量庞大,大约有2000多万。而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报名受户籍限制,导致随迁子女无法在居住地进行高考。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守忠告诉记者,外地的学生在山东省接受了山东的教育,但是回去参加高考,这势必会导致他们对教材,高考试题的不熟悉,所以让学生回去参加高考反而是一种不公平,再说,他们的家长为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异地高考从更大的意义上更是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合理“
山东的新政打破了几十年不变的”户籍坚冰“,转而以学籍为主要标准,这也代表着高考报名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关资讯:
有居住证,随迁子女可在济中高考
除此之外,济南还将落实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记者从上述规划公示稿中了解到,济南将积极创造条件,使居住证持有人早日享有就业扶持 (培训)、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居民委员会选举、人民调解员选聘、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在我市注册就读中等职业学校者被资助权利,办理婚姻登记等便利。
支持企业集中的园区建公租房
4年内增加近百万人口,肯定是一个挑战。对济南来说,不仅要让“新济南人”留下,还得让他们住得好、就业好、生活有保障。
《规划》公示稿明确,要在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方面给予农业转移人口帮助,并清理各类就业歧视政策,消除城乡劳动者的身份差异,实现同工同酬。
基本养老服务上,4年内要实现覆盖率95%以上,进城落户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也要实现无缝衔接。
住房方面,城镇居民有的住房保障政策,已经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同样享有。原则上各级政府不再新建公租房,改为在税费上支持企业较为集中、农业转移人口较为聚集的园区建设公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