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秦王嬴政10年,即公元前237年,秦国统一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但是国中的大权基本上把持在一群“外来人口”手中,照成秦国众多大臣极大的不满,于是他们纷纷上书秦王嬴政,要求清除外来人,任用本国人,因为外来人口中有许多人的国家被秦国消灭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篡夺政权,阴谋颠覆秦国呢?谁能说得清他们中是否有第二个荆轲?
秦王头脑一热,立即下达了“逐客令”,当时身为宰相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痛陈秦国发家史,列举商鞅、张仪、范睢等人对秦国的巨大贡献,历数“逐客”对秦国的害处,终于使嬴政收回成命,带着这群“外来人口”顺利统一中原。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历史书看看,就不难发现,在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君主,都有一个共同点——任人唯贤,绝不会因为某人出身低微或和自己没有“裙带关系”而门缝里看人或把眼睛使劲往头顶上挪。
中国人历来就讲义气,贤士们对那些重用自己的“明君”也总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一生谨慎,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君臣之间的故事引得多少好汉仰天长叹,热泪盈眶,这里面有诸葛亮对刘备的敬慕,更有对先主刘备的宽厚仁慈,知人善任的议论。事实上,真正能求贤若渴的君主就像枝繁叶茂的梧桐,何愁招不来凤凰?人气一旺,事事自然顺利,国泰民安,千秋绩业也因而有所成就。比如:刘邦把那个从项羽军队里开了小差并受到胯下之辱的韩信恭恭敬敬地扶上拜将台,从而使天下归一,打败了不可一事的项羽。唐太宗、李世民曾用过在瓦岗寨做强盗的魏征,并把他当成“镜子”来考察自己做事的得失,终于造就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的极盛奠定了基础。
但是大凡有才能的人总会有那么一些统治者们无法接受的“怪脾气”,他们总是那么敏锐,不知道察言观色,不愿意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对皇帝的错误直言进谏,哪怕掉脑袋也是实话实说,虽是忠言,毕竟让人听来不那么舒服,于是就有了那些善于投机怕马屁的小人了,这时候皇帝要保持清醒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于是呢,商鞅被五匹高大威猛的马拉得四分五裂;屈原被赶出京城,流放途中流着眼泪投入泪罗江;韩愈也在无可奈何之际,仰天长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范仲淹走上岳阳楼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唱响千古,却也只能低头道“吾谁与归”------一时间,满世界都是眼泪在飞。由此而见,在“任人唯贤”时,要割断“裙带”,“亲贤臣,远小人”也是君主的必修课,否则就会像唐玄宗在开创“开元盛世”之后重用杨国宗之流,把自己变成一颗“流星”。
当贤士们唱着“不要叫我相信,流星会带来好运”纷纷弥漫森林时,剩下的只有君主的眼泪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