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兰北部不知名的古镇德拉赫腾现在因镇内“无红绿灯”而正受到世界关注。在这里,人们上街时早已习惯于直接与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互相让行,“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人们默认的规则。表面似乎有些“混乱”的交通,实际上在有序地运行。在市中心,每天车流量2万多辆,行人、自行车更是川流不息,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这被视为“奇迹”。
要求: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闻类材料作文,材料涉及到公共交通秩序、城市形象和公民道德素养,暗扣北京奥运和和建设谐社会这两大热点。
新闻类材料的审题,应该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会出现德拉赫腾古镇奇迹?通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要津:“互相让行”,“‘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人们默认的规则”,这些词语表明,古镇之所以产生交通奇迹,是因为那里的居民习惯于互相礼让。
写新闻类材料作文贵在联系实际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显示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落入了空谈道理、古今中外事例一大堆、名言警句几大筐、表面雄辩,其实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窠臼。
如何联系实际?如果是正面材料,可以联系身边与之类似的正面实际,分析其意义,肯定其价值,提出如何才能推而广之的建议;也可以联系与之相反的反面事例,指出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提出矫正之措施。如果是反面材料,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联系实际,展开分析。
思路上,这类作文比较适合采用“层进式”结构,按照“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步骤来展开。
[优秀习作一]
学会礼让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05级302班 杨柳
荷兰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镇没有红绿灯,人们用眼神和手势来交流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相让,“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他们的礼让创造了交通奇迹。
荷兰古镇德拉赫腾的“无红绿灯”现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国许多地方的“无视红绿灯”现象。
在我国大小城市,红绿灯、电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谓设施完备,然而时常可见高速奔驰的汽车乱闯红灯。如果两车在小巷“狭路相逢”,“虎视眈眈”的现象并不鲜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国,“人让自行车,自行车让汽车”倒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请自觉排队”,“请不要大声喧哗”……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
“不懂礼让”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才懂得礼让,礼让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不懂礼让,其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对方着想,不懂得体贴对方、尊重对方。很多人满脑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将古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遗训”抛在脑后。十字路口,加大油门高速奔驰,为得是赢得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金钱、名誉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狭路相逢”,必定是一场好斗……
由此可见,缺乏文明素养,不懂得体贴人和尊重人,过于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礼让”的根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国人认识到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国民的文明素养,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礼义之邦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于让出了“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古人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礼让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礼让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带,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礼让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化解紧张的关系。
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一个祥和的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都学会礼让。只要人人都学会礼让,祖国处处都能变成美好的德拉赫腾古镇。
[点评]文章采用观彼思此、观远思近的思路,由古镇德拉赫腾奇迹联想到我国普遍存在的与此截然相反的不懂礼让的现象,并深入剖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合题意,观点正确鲜明,能很好联系实际,分析深刻。
表达上“层进式”的结构完整、清晰,层与层之间过渡自然,语言概括、准确、通畅。
评分:24+24+9=57分
[优秀习作二]
建设谦让的和谐家园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05级302班 陈雅雯
谦让是一股清泉,滋润你我的心田;
谦让是一座桥梁,缩短你我的距离;
谦让是一滴机油,减轻你我的摩擦;
谦让是一缕阳光,温暖你我的心窝。
荷兰北部不知名的古镇德拉赫腾,因镇内“无红绿灯”而受到世界的关注。因为在它的市中心,每天车流量二万多辆,行人、自行车更是川流不息,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
这种“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原来在这里,人们上街时早已习惯直接与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答成默契,素不相识的司机也会在路口互相让行。追根到底。还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尤其是谦让的品格。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谦让的品格,那么他就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就会失去真正的朋友,他就会在无休止的争夺与烦恼中度过一生;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谦让的风气,它就会危机四伏,纷争不断,永远也不会和谐;一个国家如国不能在国际交往中谦让,那它终会遭到他国厌恶与排斥,美国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长期藐视弱国,实行霸权主义,遭到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反对。一个国家即使再强大,如果不懂谦让,同样也是会被孤立和唾弃的。
因此,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应学会谦让,让谦让成为我们的一种品质和习惯。首先,要从教育抓起,只有提高国民的文明素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谦让的重要性,才会付诸行动;其次,是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让不谦让不文明现象受到大众的鄙视和唾弃遭到。只有人人学会谦让,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许多城市的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交通文明建设已渐成风气。在青岛,有1.6万名司机签订“行车礼让”保证书。自青岛市倡导“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城市文明交通活动以来,在驾驶员队伍中引起了较大反响,由专业运输系统带头倡导,现已有16000多名专业运输系统驾驶员分别与单位签订了“三让”活动保证书,并呼吁全市驾驶员行动起来,自觉遵守行车礼让规定。交通文明,礼让为先。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
孟子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可见拥有辞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只要人人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就一定能建设一个人人懂得“谦让”的和谐家园!
谦让者总是用平和宁静的态度去感化他人浅薄的行为,谦让者总是用宽宏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所犯的错误。谦让不仅是一种优良品质,更是一门人生学问。让我们在生活中掌握并使用这门学问吧!
[点评]文章阐述了谦让是古镇德拉赫腾产生奇迹的根源,剖析了不懂谦让的危害,提出如何才能建设人人谦让的和谐社会的主张,切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
表达上同样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分明。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有文采,有气势;结尾采用对称的句子,语言警策,有较强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