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群众求胜利5分钟发言稿材料

时间:09-24编辑:佚名 发言稿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依靠群众求胜利5分钟发言稿材料一

  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和市政府党组一班人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督办落实当前工作,到基层调研、同群众交流,收获不小。我体会,全市各级政府作为贯彻市委决策部署、推进襄阳改革发展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服务能力,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落实到、体现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全体公务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引导公务人员真正在思想和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站稳群众立场,摆正自身位置,把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价值追求、行政准则和绩效标准。一是要把群众愿望作为决策依据。习总书记指出,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产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不理想,效果不明显,群众不买账,出力不讨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决策时,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少,与群众互动少,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与群众的愿望不相符合。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既是民主决策的要求,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比如,去年我们的长虹路改造、出租车“公车公营”改革等,之所以在社会上反响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前认真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实施过程中坚持与群众互动,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认真从近年来改革发展以及重大项目决策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经常性听取群众意见的制度,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切实做到谋划思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都要站在群众立场上、从群众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要有眼睛向下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听一听群众到底在想些什么、在期盼些什么,有什么愿望和要求,真心实意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所期所盼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使我们的各项决策更加接“地气”,具有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得到群众认可、赢得群众拥护。二是要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群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特别是对民生改善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民生决定目的”的理念,把“六民要旨”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带着真挚的感情用心去解决群众问题。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始终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的工作,哪里有不符合群众利益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我们重点整改;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哪些方面的群众需求最为迫切,哪些方面就需要我们优先解决。比如,中心城区还有600多个“三无”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很差,群众反映强烈,要求改造的愿望非常迫切。去年我们筹了一点钱,解决了部分“三无”小区路灯、下水道问题,老百姓很感激。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做了这么一点事情老百姓就感激我们,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另一方面,说明了只要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不懈做下去,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三是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政府工作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成败得失、好坏优劣都要由群众来检验、来衡量,群众的评价就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要建立和完善群众评价政府工作的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综合满意度统计调查制度、专业部门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评估制度、窗口服务单位市民评估制度、政府部门服务对象评估制度,切实做到工作做得怎么样由群众来评判、让群众说了算,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二、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对各级政府来讲,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效,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是不是切实得到了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要始终坚持把落脚点放在推动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上,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发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之所在,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才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才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才能做大财政蛋糕,才有实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展是解决襄阳所有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要将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融入到推动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加强对产业变革趋势的研究和把握,加强对转型升级主旋律的研究和把握,加强对国家转方式、调结构重大政策措施的研究和把握,将其与襄阳现阶段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实际进行有效对接、紧密结合,全面而系统地把发展中的问题找准、思路理清、方向搞明,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做大总量,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清洁发展,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打造襄阳经济升级版,构筑富民强市新支撑。二是要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在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创新社会依法治理体系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由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打造“平安襄阳”,为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要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在教育、就业、社保、公共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养老服务、法律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要重点把好“五个环节”:合理界定购买范围,明确购买目录,解决好“买什么”的问题;要准确把握购买主体,理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好“谁来买”的问题;要规范市场准入,培育购买主体,解决好“向谁买”的问题;要健全购买机制,完善购买程序,解决好“怎么买”的问题;要加强绩效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解决好“买得值”的问题。四是要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着力于“放”,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也要强化“管”,把该管的事坚决管住管到位,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严格的市场监管、良好的市场秩序取信于民。要突出市场监管重点,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上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要建立多元结合的监管机制,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作用,构建行政管理、社会自治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要规范市场监管执法,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各层级执法权责,下放执法权力,强化基层监管力量;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切实规范执法权力运行,确保主体合法、程序公正。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调查、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等市场监管方法。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社会各领域都纳入信用体系;各级政府以及公务人员要带头讲诚信,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五是要提高推动改革的能力。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期望值很高。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襄阳的发展实际,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研究,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做到“谋定而后动”;要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效,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推动简政放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财政管理体制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创造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更多释放改革红利,为人民群众创业增收、创业致富、创业发展营造环境。

  三、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审视政府工作的镜子,作为鞭策政府工作的动力,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正能量。习总书记指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同群众贴得更紧、关系更直接,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坚持开门搞活动,保证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贯彻总书记的要求,要习惯于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真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是要坚持开门纳谏。要为开门纳谏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和梳理群众意见,真诚地邀请群众帮助我们查摆问题,帮助我们找准改进工作的方向,帮助我们制定整改落实的措施,对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工作建议,都要一一向群众作出回应,坚决防止谏而不纳、听过撂过。二是要坚持立行立改。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领导带头做起,说到做到、马上就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要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重点,凡是能够及早解决的就尽快解决,凡是能够自身解决的就不要上交,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列出整改计划、创造条件抓紧解决,不等待观望、不敷衍塞责,不留尾巴、不踢皮球。三是要坚持民生导向。要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收入这个民生之源、社保这个民生之基,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基本,大力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统筹做好改革发展和保障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争取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比如,城市“三无”小区改造、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救助、食品药品安全、还建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改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标准化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蓝天碧水工程建设、创业就业技能提升等突出民生问题,都要拿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分门别类明确责任领导、落实责任单位,全力推进解决,以民生改善的新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四、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是政府力量的源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的良性运转,有赖于政府和群众之间基于信任的相互合作。政府公信力是政务环境的核心,是有效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迫切需要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是要敢于较真碰硬。“只有向问题叫板,才能让群众叫好。”提高政府公信力,首要一条就是要讲“认真”二字,要有担当精神。襄阳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期,面临的任务很重、困难很多、压力很大,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担当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面对发展中的难题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前进中的挑战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改革中的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凡是有利于襄阳发展和百姓福祉的事就义无反顾的去做,绝不能为了个人得失而回避矛盾、推卸责任;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保持浩然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敢于亮剑,敢于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全市各级公务人员要强化奉献意识、中心意识、主动意识、效能意识、质量意识,敬业勤业精业、勤奋勤勉勤政,潜心静气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落实,不搞“花架子”,脱掉“虚套子”,多到基层单位、项目一线和群众中去,把每一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抓到位。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要争当好干部,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工作出色,在推进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要严肃群众纪律。党的群众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必须严守,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犯和损害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坚持一手立规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扎紧制度的“笼子”,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注重体现作风建设要求、体现党员干部管理规律、体现广大群众意愿,健全完善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人事编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严肃执行纪律,对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一条意见”,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公”管理等各项规定,必须以铁的纪律不折不扣地执行,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坚决防止“破窗效应”,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严肃的惩处,让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刚性要求。

  依靠群众求胜利5分钟发言稿材料二

  如何保持党员作风的纯洁性?其核心问题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员干部保持作风纯洁性的指南针,就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

  回顾成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反思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坚持群众观念的重要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共建共享是成都经济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符合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也与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度契合。这一原则下确立的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利益所系、福祉所在、人心所向,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与生动诠释。群众观念,不仅为成都的未来发展取向以及实践提供价值定位,也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定位。通过本次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是对党的宗旨意识的深入贯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成都发展的现实需要。

  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首先必须解决为“谁”执政这一核心问题。无论地位有多高,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权力观,也必须成为一切决策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来看待,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活动的根本取向,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当前,成都正在大力推进的“交通先行”战略以及“北改”工程等,就是典型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决策施政,就是一个“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现实范本。身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身为广大市民的公仆,只要了解市民群众需求,尊重市民群众意愿,维护市民群众利益,并将之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就能获得市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就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能为成都未来获得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就要把党的宗旨意识融合在血液中,落实在实践里。特别是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新形势下,更要倍加珍惜“群众路线”这个凝心聚力的传家宝。通过这次作风教育实践活动,每个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自省:眼里有没有看到群众疾苦、心里有没有装着群众诉求、行动上有没有顾着群众利益?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勤走基层,深入了解群众;二要沟通顺畅,善于组织群众;三要满怀感情,热诚服务群众;四要化解矛盾,谆谆引导群众。当前,“五大兴市战略”如火如荼,国际化、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正是成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成都建设的阵痛期,更需要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干群关系的密切与融洽。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有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宗旨意识,把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举,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就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构建起“领先发展”的大好格局。

  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不仅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此次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党员干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出了具体而微、细致而全的要求措施,这些措施看似普通,实际上正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精力真正集中到如何更好为广大人民服务中来的源头活水;这些措施看似平凡,实际上最能体现是否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落实到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实际上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同理,一座城市的发展,一项事业的成功,也最终取决于是否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于实践之中。

  希望全市党员干部更加振作起来,通过此次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强化宗旨意识,认认真真为老百姓做事,扎扎实实为民生难题求解,让群众多一分舒心、多一些笑脸、多一点实惠,为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宏伟蓝图泼墨染彩,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依靠群众求胜利5分钟发言稿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已有半年。半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力倡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连续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发表讲话、走访调研等方式带头践行群众观点和路线,新政新风已脚踏实地地扑面而来。

  一要充分尊重群众,做到倾情关爱、倾心帮助。

  尊重群众,就是要心中装着群众。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视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视群众利益为第一责任、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和群众有共同的利益追求,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尊重群众,就是要充分依靠群众。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重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干,真诚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的整体觉悟和思想境界,决策时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把为民服务和对上负责统一起来。

  尊重群众,就是要强化利益保障。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着眼,在制定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时,都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保证和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充分尊重和保护广大群众的政治地位,确保全社会的和谐有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要真心贴近群众,做到倾注感情、满怀热情。

  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绝不是好干部,也绝不能做好工作。对于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执政党来说,疏远群众,就是自断根脉,脱离群众,等于自掘坟墓。当前,一些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官僚习气严重;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扭曲,主仆位置颠倒,“公仆”变成“主人”,“为民服务”变成“让民服务”,“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党的建设,破坏了执政党的声誉,破坏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与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与人民的诉求格格不入,与服务的本质格格不入。

  党员干部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才能真心贴近群众;只有把群众当“主人”,才能真心服务群众;只有把群众当老师,才能真诚学习群众,只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贴近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真诚学习群众,才能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心暖心,更好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坚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察群众的忧乐,体味群众的情感,才能真正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获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基础。

  三要倾情关心群众,做到体察民情、倾情奉献。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我们不仅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始终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创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去破解发展的难题。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倾情奉献。

  关心群众,要抓住谋求发展、造福于民这个根本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我们才能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才能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但发展只能作为方法,而不能成为目的。只有在做好发展这篇文章的同时,不断优化分配体制,完善保障机制,才能做好共同富裕这篇文章,才能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和福祉。

  关心群众,要找准察其疾苦、解决问题这个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多办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之举。优先考虑群众利益,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使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解决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心群众,要打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这个主动仗。要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什么事能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事该咋办,让党的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防止灯下黑,增强透明度;要强化镇、村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实行干部包村、联村制度,推广便民日志、民情日志、民情洽谈会等好的做法,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心与心沟通,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愿,随时掌握每家每户每个时期需要办理的事项,把替群众办事、帮群众办事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