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环境保护部2日公布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
对此,环保部这份纲要提出,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各省(区、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地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生态空间。
根据纲要,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勘界定标。在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环保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纲要还提出,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推动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各地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及时掌握全国、重点区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拓展阅读:绿色建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1.深入认识绿色建筑及其价值体系构成。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作为一个新兴概念,绿色建筑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与共识。但是,在提倡绿色环保的社会大背景下来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建筑或建筑群。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绿色生活区,一个示范建筑体,它的内涵十分之大。就其概念而言,它是一个很多专业的集成化合作,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建筑环境的性能、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平衡与配合。以此为前提建设的建筑体系必须兼备可节约资源、资源与能源能够循环再生和利用、减少对气候污染的特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们生活健康的指数和劳动效率。
1.2 绿色建筑价值体系构成分析。
“绿色”是绿色建筑体系的基本衡量标准,具体到社会与技术层面来看来可分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空间环境质量、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和综合性能六个方面。因此,绿色建筑的前提设计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减少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处理为操作本线,从对建筑空间内环境、全寿命周期投资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综合方面考虑,进而做出合理的设计布局。延伸技术处理方面,则要求其建筑材料必须是环保节能型的,外层可作为能源收集、转换的界面,并防止能源流失,同时结构上还要有调节气候,确保室内气气候稳定的能力。
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的绿色建筑体系,把“绿色的生命“这个意义富于建筑,其包含的能源观、设计观、技术观让建筑具有了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人、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智能高效的、不污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存的环境,从而使建筑摆脱对现有资源的过分依赖和消耗,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突出了绿色建筑体系的价值意义。
2.推动与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首先,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能源紧张的必须。能源是建筑发展的生命,建筑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体系,许多高消能、高投入、低效率的建筑使得能源问题日益严竣。或许有人会说,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能源丰富,但死水怕瓢盛,再丰富的资源不加以合理规划利用,不走节能、再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终将面临能源枯竭,生态环境重度污染的困镜。事实上,我国的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量相对于世界平均量是处在非常低的水平。面对严竣的时代考验,绿色建筑体系的价值赋予了其历史使命,是当前社会条件下,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必须途径。其次,是解决气候污染的重要措施。时下,气候异常是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气候问题被提上日程。客观现实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业的发展不仅造成能源紧张,也成为制造自然气候污染的重要元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是大量的建筑,它对气候环境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需要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这也是建筑对气候环境污染的一大原因。据统计,50 %的全球能量消耗都是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造成的。气候污染,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绿色建筑以低能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特点,切合节能减排主题,对解决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解决气候问题一大重要创举。因此,要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人类生态平衡以及和谐共进,就必须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这种在倡导低碳环保,遵循自然生态原则的前提下的建设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关系到人类更加长远的未来。
3.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建议。
3.1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推崇,建设面积突破了预期目标,各地相继推出一批示范性项目。绿色建筑的政策制度、评价制度、创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长远,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更有待于我们解决。由于起步晚,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实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发展水平不均,建筑总体规模比较小,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绿色建筑理念应运与技术实践的研究相对落后、缓慢,形势尤为不乐观。虽然“绝色”理念已成为共识,但现实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困难。
3.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合理建议。
直观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现状,总结问题,结合实际,当前我们首要任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改进:①增强政府介入力度。追溯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政策的推动作用巨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也要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作为发展的领头羊,实施诸多鼓励性和引导性政策,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保障有待完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制约和保障,绿色建筑也不例外。而我国是惟一一个以国家形式来推广绿色建筑的国家,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上更具社会影响,应依据我国情,举全民之力加快完善绿色建筑统一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的编制,确保标准能够覆盖不同的气候区及不同类型的建筑。③需要更理论、更适用技术的支持。绿色建筑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把握,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统计。我们要大推广绿色理念使之深入人心,在国外先进理论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使之再跟我们的理论结合起来,为绿色建筑了发展创造一个实实可实现空间。
建筑来源于自然更要反捕自然,面对当今能源与环境两大问题,绿色建筑的推动与发展成为主导趋势,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加大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还有待于全人类集思广益,为绿色建筑体制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宽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