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我对狼图腾的读后感

时间:01-10编辑:佚名 读后感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狼图腾读后感(一)

  今天,我又读了《狼图腾》,讲的是4个北京知青掏了7只狼崽后又绕开了路走,因为怕狼妈妈跟上来。到了家,道尔基把小狼拨开,一看就知道是4只小公狼,3只小母狼。并抓出最大的一只公狼崽给了陈阵,自己也养了一只。剩下的5只可就惨了,陈阵想:可不可以把剩下的小狼再送回去?可又一想,母狼一定发现小狼没了,正在发大怒。如果回去送小狼,岂不是把自己的小命也给送了?所以,陈阵只好让道尔基处理剩下的五只狼崽。道尔基的做法太残忍了,把小狼一个一个扔上了天,后再摔死。

  道尔基又聪明又残忍。聪明是因为陈阵、杨克、梁建中谁也看不出一只狼崽是公还是母,而道尔基一眼就可以认出来。残忍是因为人家小狼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摔死它?如果是我,我一定把它好好地养在家里,每天给它们吃肉。自从我读了他们有了可爱的小狼一节,我就十分想养一只自己的小狼崽,每天带它去学校,然后,它再自己回家,这样想着觉得太好了。

  陈阵真是爱狼呀,还想把另外五只小狼送回家,可是,这可能小狼还没有被送回,陈阵就已被大狼咬死了。

  如果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去蒙古大草原见识一下凶猛勇敢的蒙古狼和同样聪明的蒙古牧民,也掏一只自己的可爱机灵无敌小狼来养。

  狼图腾读后感(二)

  基本上全书的最后10%可以单独成一篇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借助许多年后两位老人重返大草原时对谈的形式,应该说作者是先有这最后10%的观点,然后补充完整了之前90%的故事内容,以便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时能够有所比照,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原因在于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就是他所想要表达的观点太有悖于常理,与大多数人的“经验”不符,如果不通过形象的例子,很难在读者中形成共鸣,达成共识。

  作者的观点基本上围绕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狼性、羊性来展开,论述了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的观点,并使用这个观点重新诠释和解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在狼性太多的时期,容易发生暴政、独裁,在羊性太盛的时期,国家便软弱无能,最理想的情况是狼性羊性能够达到平衡,狼性稍多于羊性,这样的时期国力强盛,整个民族开拓进取,国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本书虽然篇幅并不长,但观点很独特,有很多触动到我,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所以我比较推荐这本书。下面罗列一下触动到我的一些点。

  1、鲁迅对中国‘人人性的说法:人性+狼性是一些民族的性格,而中国人的性格大抵是人性+家畜性。

  话虽然难听了点,但细想一下,统治中国思想界上千年的所谓儒家学说确实滋养了许多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举了很形象的例子,草原上绵羊是最胆小懦弱的物种,即使被狼咬掉后腿,都不敢大声哼一声,甚至在狼吃自己的同伴时,还傻傻地围成一圈围观,这一幕像极了许多国人的做法。我也深深感到自己身上的很多弱点,就像是家畜性,如果能用狼性来替换掉这些家畜性,我想那样的性格更完美一些。

  2、对“狗”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借助“黄黄”和“二郎”这两只狗的对比。中国人对狗有太多的称赞,黄黄几乎集中了狗的所有优点,它的忠诚、聪明、勇敢、机灵几乎使它成为一个“完狗”,但黄黄也有一个狗的致命的先天的缺憾,虽然之前不被人注意,但却非常重要,那就是狗之所以为狗,是因为狗不独立,必须依附于人而存在,狗的灵魂是不被自己掌控的,是交出来的,所以再完美的狗始终也是家畜,永远也成不了狼,只是人养的奴才和帮手,缺少了最重要的致命的独立性。而二郎虽然野了点,但这正是二郎的可贵之处。通过这本书,对一些词语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如“狗仗人势”,“丧家犬”等。

  3、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以前的理解大概是中华民族就是汉族加上55个少数民族。但事实上汉族是一个很笼统的称谓,因为首先汉族的始祖黄帝、炎帝均是少数民族,并且在这片土地上,随着几千年无数次的民族大融合,已很难给汉族一个清晰的,区分于别的民族的准确定义,所以我更倾向于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称谓,汉、满、蒙、匈奴、突厥、女真、吐蕃其实很多年前根本就是一家。

  4、对龙图腾的理解,我认同作者的观点,龙图腾的崇拜经过三个阶段,即最早的狼图腾崇拜到饕餮崇拜到龙图腾崇拜。这个观点不知史学界有没有争论,我非常赞同。一旦认可这个的话,对本书的书名“狼图腾”的感情和认识都大不一样了,蒙族人的狼图腾崇拜和汉族人的龙图腾崇拜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更印证了中华民族是一家的观点。

  5、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重新认识。对唐朝的认识、其实大唐盛世有一半游牧民族的功劳,对元朝、清朝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元朝和清朝属于亡国的两个朝代,以前面对这种说法虽然不认同,但竟无言以对,现在再看这两个朝代,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女真族,其实和在中原生活的汉族都是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生活的民族,本就是一家人,都属于中华民族,所以根本不能算亡国,不能以狭隘的民族观看待中华民族的历史。

  6、对命运的理解。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观点都需要辩证地去看,哪怕是坏人。在这本书里,额仑草原的内蒙人和“东边”的内蒙人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东边的内蒙人不懂得草原的自然规律,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退化然后又欣然接受了农耕文化的洗礼,在自己的草原上大肆开垦后又来到额仑草原上进行农垦,而额仑草原的内蒙人恪守着腾格尔赋予大草原的自然规律,小心翼翼异常艰辛地维持着游牧生活。就像作者讲的,如果没亲身感受过草原人的精神世界,我想很多人会认为农垦对草原人民来讲是一大进步,毕竟游牧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潇洒,而是非常非常的辛苦,马倌没日没夜地看护着马群,到最后也只能剩下一小半,羊群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游牧的内蒙人由于常年劳累大都寿命不长,而农垦后牧民可以过上定居的生活,相比游牧,肯定是农垦更舒服些。但真正的内蒙人却要选择游牧生活,所以内蒙人的命是苦命,或许这很荒谬,但我想毕里格老人讲的“草原是大命,其它都是小命”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解释了蒙古人的命运。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