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二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这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用自己毕生精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文艺作品。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培养集体的方法》、《学生的精神世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等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看了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完全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并深受触动!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是一位卓越的大教育家,在这之前,我曾经看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但像这样的教育书籍,我是第一次拜读。书中既有朴实易懂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有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刻画入微的教学反思和教学体验。读着他的书,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享受!我禁不住每天都要和“他”见面,感觉这位“教育思想泰斗”就在我面前,正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教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富有爱心的,并充满智慧的老师。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我——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一)关于对“困难”学生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愈是困难的儿童,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在这以前,我从来不知道阅读会有如此巨大的“神力”,我只知道: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对他投入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想着办法帮他去克服。我以前是如何做的呢?记得孩子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对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老是不会做。最初我有些束手无策,后来知道对于儿童,应该通过形象的图像、具体实物来使他掌握知识。所以我用一根根火柴来表示数,通过演示,他能得到加减后的结果。可是对于考试,这样毕竟太慢了,他往往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而且也没有耐心做下去。如何让他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能很快地得到结果呢?我想到了“死记硬背”,因为我们做乘法题时,就是先背熟了“乘法口诀”,然后才能顺利地做题。所以我在他的床头边、卧室门上、作业桌上贴满了“算式”,希望通过多看,能全部记住这些答案。可是事与愿违,每次做作业,他不用想,直接看门上、墙上的结果。没办法,最后我只得以全毁掉这些“算式”而告终。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他根本就没有想要去记,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这些数字间的关联。而“苏老”说,他需要阅读,也就是说,我应该给他提供这方面的课外书,去吸引他自己去看书,在看书中促进他思考,从而明白一些道理。这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也教会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关于获得知识
“要给学生制造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的欲望。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