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
李臣之 主编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过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诸过程得以完成,在学理上由“问题——资料——分析——结论”诸环节得以实现。
第一章选题:从“问题”到“课题”
一、问题在哪里
文献阅读、教教育调查、经验升华和学术交往四种路径相互影响,都能引发系统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化。
(一)教育实践的追问与调查
教育理论必须根植于教育实践。
1.经常追问教学中的困惑。
2.在教育调查中发现问题。
(二)教育经验升华
案例1—3教育日记伴我成长——书信书信谈话法在班级体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学术交往
1.与专业研究人员互动
案例1—4研究伙伴合作同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丰子恺漫画)
2.与同行的自由争论
(四)阅读文献
1.借鉴文献
2、质疑文献
3.参照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行为及课程开发研究
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缩小问题范围
(二)梳理关键概念
(三)课题的表述
课题名称包括三部分:研究对象、研究的中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对象
2.说明研究中心内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传口号:课题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语气,表明作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2.反映研究的关键词句。
3.简洁明了针对性才会强。
三、确定问题的原则
(一)社会所需
1.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
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或者说引起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积极变革。
2.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实践基础
(二)能力所及
三个领域可以改变:一是课程问题。二是教学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德育问题。
(三)条件所能
人的实践行为离不开具体的个人条件、学校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研究行动需要勇气、理想与智慧,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为。
四、如何申报课题
(一)选择恰当的申报层级和领域
(二)申报表的填写
(三)申报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开题 :设计研究蓝图
一、开题的价值与内涵
(一)开题的价值
1、有利于吸收研究智慧;2.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开题的内涵
二、撰写开题报告
撰写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陈述研究基础、说明研究方法和叙述整体研究方案三方面的内容。
(一)陈述研究基础:介绍研究的缘起,阐述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综述,并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课题研究的对象。
1.介绍研究的缘起:本部分要将对选题的系统思考表述出来,围绕“社会所需、能力所及、条件所许”组织内容。
2.阐述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说清楚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在语言上可以用“丰富……”、“发展……”等有研究目标性的短语。
3.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综述: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教师做科研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可登陆《中国期刊网》,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教育类专著有较强的影响力:《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报刊复印资料》(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影响比较大,是搜索的重点;中国期刊网(中国基础知识实施工程“CNKI”的一部分)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也应重点收集。
4.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5.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二)说明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
(三)叙述整体研究方案
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应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预期成果是什么?
1.课题研究的目标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3.课题研究的步骤
4.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从内容构成来看,一项主题相对集中、内容比较充实、材料相对完整的教师研究成果一般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大量鲜活的教育故事、教学课例、具体的操作材料;二是具体的案例、操作细则中提炼出来的若干实践活动样式、教学模式;三是统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理念。
(四)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来源包括:⑴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⑵自己从事的某专业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⑶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能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三、开题论证的运作
(一)开题论证的程序
1.选择开题论证会的地点:小型会议室,最好是圆桌会议。切忌阶梯教室。
2.参加人员
开题论证会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上级领导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接着,课题主持人宣读课题实施方案;最后,与会专家、领导及课题组成员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二)开题论证的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陈述,时间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简要交代任务来源和背景;重点“指出”存在问题,不必花太多时间细述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对主攻方向要有比较充分的论证;详细论证研究内容、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
第三章 做题:教学研究合一
一、教师做科研的双重特性
(一)在研究中教学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是中国教育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张华教授近年来大力倡导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主张把教学变成研究,提出的诸多观点对教师做科研很有启发:
1.把“备课本”变成“教学研究记录手册”,鼓励创造性备课。
2.把设计教学目标与创设教学情境并重,侧重情境创设。有目标,但不拘泥目标。
3.讲授教学与对话教学并重,侧重对话教学。不论讲授,还是对话,都不能流于形式,都要基于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态度。
4.把学生自己的观念视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倾听学生,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错误”)。
5.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成性。善于捕捉课堂上不可预测的教育时机。
6.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过程。
7.重视课堂上故事的价值与力量。
8.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之外的有关文献、图表、数据、图像,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本学科的诸种实验资源。
9.尽可能增加发现性的实验(包括思想实验),降低验证性的实验的比例。
10.引导学生把学科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11.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盟与整合。注重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整合,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野关注问题。
(二)在教学中研究
当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接受,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教学本身变成了研究,课堂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舞台,成为共同创造知识的发现空间。
二、教学设计融入研究设计
(一)问题分解
(二)问题归因
表3—1问题归因的三个来源
来源
载体
途径
理论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接受专家指导,寻找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
图书馆、阅览室、相关专业网站
经验
总结自身经验与同行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以往同类问题的归因经验
学科组活动、网上论坛
调查
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原因
发放调查问卷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要有归纳、演绎、类比三种方法。
(四)让研究假设进入教学设计
三、研究性教学实践:上课与研究结合
教学是探究,探究即教学。
(一)让教学过程落实研究设计
(二)利用研究工具,系统收集资料
研究资料是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资料。包括阶段研究计划、小结、与课题有关的教案、与课题有关的师生资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培训资料、会议记录、实验随笔、学习体会、问卷调查测试卷、统计分析资料、个案研究资料、实验对象的反馈材料和相关的图片音像制品等也在这个范围。
四、系统反思性教学评价
(一)效果反思
(二)改进反思
(三)探究性反思
第四章 结题:成果升华
一、结题的意义与目标达成
(一)结题的意义
(二)结题的目标
(三)教师科研目标的达成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一)结题报告的结构
结题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提出
包括研究问题的概述、研究的假设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讲清楚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交代清楚问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要研究什么;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等。
2.研究过程
⑴交代研究方法。⑵分析研究成果。⑶讨论相关问题。
3.研究结论
(二)结题报告的类型
1.理论型研究报告。2.实证型研究报告3.经验型研究报告4.个案型课题报告
三、如何结题
(一)结题的准备:
1.介绍成果
2.准备材料:⑴填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⑶撰写《成果公报》;⑷搜集已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及课题产生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⑸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装订成册。
结题中必须准备如下档案资料:
⑴课题立项文件材料,包括《课题申请书》、《立项通知书》、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准备阶段有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实施阶段有研究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的经验总结;总结阶段有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有工作经验报告、本课题的结题报告(附活页,一式三份)。
⑵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包括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学习活动记录等。
⑶阶段性研究报告,包括前后期调查分析、教案内容调研分析、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等。
⑷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成果。包括相关工作报告;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多媒体课件、教具、图表、音像资料、学生作品等)、讲课材料、评课材料;有关课题研究的获奖证书和学生考试成绩;调查报告、观察报告、个案分析等。二是隐性成果。包括教师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3.申请鉴定
(二)结题的方式
(三)结题的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一、访谈法
(一)访谈的优势与局限
(二)访谈的类型
(三)访谈的程序:访谈准备、现场访谈、访谈收尾与访谈结果处理。
1.访谈准备:第一,明确访谈目的。第二,编制访谈提纲。第三,确定访谈对象。第四,确定时间、地点。
2.现场访谈:包括开场白、提问、倾听、记录等。
3.访谈收尾与访谈结果处理。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资料。
(四)实施访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二、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二)观察的设计
(三)观察的实施
(四)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优势与局限
(二)问卷的类型
(三)问卷的编制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五)问卷统计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变革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要素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控制
二、教育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
(三)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一)叙事
(二)叙事研究
(三)教育叙事研究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一)真实性
(二)诠释性
(三)反思性
(四)开放性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什么是值得探究的教育问题呢?值得探究的问题势必是有一定意义的,它应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叙事研究要围绕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自自己的教学疑难、同事们的教学困惑、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发现等都是问题的来源。因此,首先应从日常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研究者必须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我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为什么会对此感兴趣?前人都进行了哪些研究?(需要进行文献回顾)我又期望能发现些什么?其次是聚焦问题。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三)收集资料
(四)整理分析资料
(五)创作教育叙事文本
第八章 研究文本创作的方法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SPSS概述
(二)文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文本整理和分析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具体要求:⑴整理须及时。⑵整理须全面。⑶整理须客观细致。⑷整理资料时辅以适当的主观感受。⑸加强资料的管理。陈向明教授建议:在具体整理资料之前,可以先为每一份资料编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编号系统。编号系统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资料的类型(访谈、观察、实物)。②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有关信息。③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境。④研究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相关的信息。⑤资料的排列序号(如对××的第一次访谈)。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给每一项赋予一个标号。比如,有关被访者的职业,可以用JS表示教师,XS表示学生。所有的书面资料都应该加上编号,并且标上页码。资料编好以后,应该复印一份,以便分析时用来剪贴和分类。原件应该保持原封不动,以便今后查找。综上所述,文本和实物资料的整理应力求及时、全面、细致、有序、有效,便于随时翻阅和查找。
3.资料分析的操作步骤:⑴阅读资料⑵编码:完成一份资料的编码后,可以将所有码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抄写到另外一张纸上,与原始资料订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⑶系统分析资料:经典的方法是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求同差异法)。⑷资料分析的系统化管理。
4.资料分析的具体手段:⑴写作分析⑵图表分析⑶对话分析。
(三)实物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实物的类型和整理。
2.实物分析的特点和作用:实物可以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比语言更有说服力。⑴有助于提升资料综合分析的效果。⑵有助于增强研究的说服力。
(四)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五)概念和理论的形成
二、文本创作
(一)叙事文本的创作。
1.叙事文本的叙事方式:一是旁观者的视角。二是参与者的视角。
2.叙事文本的写作框架。
旁观者视角,其写作框架为: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
参与者的视角,其基本框架是: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结果。
3.叙事文本的写作技巧。
⑴关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心灵体验。
一次课堂发言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自卑心态,一次谈心化解了一对积怨已久的矛盾,一次活动改变了一个班的班风,一句话改变了某人的一生等。这种标准文本是教育叙事的大忌。
好的教育叙事应该能让人感受到教育过程的艰辛,看到师生互动时心灵的碰撞和交流,体会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因此,在教育叙事中可以关注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包括那些能感到特别兴奋的“高峰体验”和有些失落的“低估体验”。还可以关注专业生活的压力与问题,陈述自己日常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矛盾、冲突、挑战,以及自己的尝试。
⑵深度描述:叙事文本主要采用深度描述的手法来对事件进行描述、解释和说明,以开放的形式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叙事文本的写作要研究者通过对事件、人物、场景的深度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事件的全貌,使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整体性、动态性的把握。同时,事件背后的意义要在故事讲述之中自然地显现出来。”
⑶深度诠释。有三种途径:一是归纳思路。二是演绎思路。三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路。
4.叙事文本的形式要求。
⑴标题新颖。⑵主题鲜明。⑶内容真实。⑷情节生动。⑸意义深刻。
案例8—4 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
绝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为了“严肃纪律”这个目的,付出的代价是——伤害学生的尊严!
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尊重学生,并不能代替教育本身——这是教育的前提,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李镇西老师教学生涯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个案文本的创作
(三)报告文本的创作
报告文本的组成要素:
⑴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署名、“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
第一,标题。要用一句话点题,反映研究的主题。
第二,署名。包括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第三,摘要和关键词。要求突出重点、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300字以内为宜。
第四,前言。
第五,正文。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是并列法。二是逐步深入法。
第六,结论和建议。
第七。附录。
(四)论文文本的创作
如何写就一篇好论文:
⑴坚持阅读。⑵勤于思考。⑶持之以恒。
第三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保障
第九章 持续学习
一、教师学习的目标
(一)改进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上好课。因此,教师学习的目标首先指向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这也是教师终身需要奋斗的目标。
当读书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还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读书自然也成了教师的负担,“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逃避读书的最好借口。
魏书生:“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了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累土成丘,积微成著。
(二)促进自身发展
1.提升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2.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3.提升道德素养。
(三)享受职业幸福
1.进步和成功:最直接的职业幸福感来源
2.学习治疗:幸福也会被传染
窦桂梅:“只有读书,教师才能由改变自己的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状态,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案例9—7做一名幸福教师
一个幸福的老师应在读书中成长自己,在教育中成就自己。Xx老师不赞成教书型的老师,不认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不愿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老师”,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他认为应该努力成为研究型的老师,不断地储蓄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也能看到自己生命的灿烂。他博览群书,浏览和摘抄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时时刻刻感受到浓郁文化的熏陶。他像影片《乡村教师》中的女教师,他像《铭记你的宽容》中的那位美术老师,在教育中成就自己。
3.享受学习:幸福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学习的方式
(一)批判性阅读
(二)研究型阅读
(三)交往性学习
1.积极阅读与聆听学术讲座
2.主动融入专业性交流
3.与专家合作研究
三、教师学习的内容
案例9—14 读什么书
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将最终决定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
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老子《道德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以及中外大量的儿童文学经典。
(一)学科知识学习
(二)教育知识学习
1.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语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等。
2.关于“儿童”的知识学习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教育,是保障生命成长的事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
有人曾提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了解、学习关于儿童的知识、不断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亲近他们的心灵世界,是每个教师一生的必修课。
一是心理学书籍,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二是教育大师的教育经典书籍: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卢梭的《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吉姆·海诺特的《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三是儿童文学读物,即读一读孩子们喜欢读和正在读的书。
3.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4.阅读教育“经典”
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人类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之根本不容易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教师应时常走回历史、走进经典,汲取其中的营养,丰满自己的思想,反观自己的实践,不断警醒自己。李镇西读了大量教育经典,
如《和教师的谈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情的教育》《关于人的思考》《巴甫雷什中学》《陶行知全集》《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马卡连科教育文集》等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三)人文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费朗西斯·培根《人性的探索》
以下阅读书目可以借鉴:
古典类:《论语》、《庄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史记》《古文观止》《唐宋词鉴赏词典》《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苏东坡诗文选》《陆游诗词选》《李清照诗词选》《刘禹锡诗文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人文类:《忏悔录》《宽容》《马克思主义原理》《自我实现的人》《邓小平文选》《顾准文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文化的冲突与抉择》《历史深处的忧虑》《第三次浪潮》《当代著名批评家随笔丛书》《我的精神家园》《六大观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城市季风》《中国的危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傅雷家书》《相约星期二》《六月雪》《原上草》《荆棘路》等。
第十章 勤于表达
一、教师表达的困难
(一)难以动笔
(二)难以说理
(三)难以结构化
二、教师表达的训练
(一)写读书笔记
培根《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二)参与叙事论坛
讲故事要讲好,应遵循一定的技巧。第一,故事源于教师的现实教育教学,要“直面事情本身”(柳夕浪语)。第二,故事具有情节。教师叙事应对事情发展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度描写,尤其要描写教师当时的处境、想法,面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及最后的结果。第三,“故事所讲述的事件隐含了教育冲突、教育矛盾、教育困境。这些教育冲突、教育矛盾或教育困境的价值不只是使故事具有内情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他们隐含了教育道理。”(刘良华)
作为一种表达训练,教师在叙事论坛中要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在对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参加学术会议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三、教师表达的方式
(一)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更需要与他人交流阅读,共同讨论。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二)教育随笔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认为:“写教育日记和教育随笔的好处在于‘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教育随笔对教师本身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够激发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不再被动地发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为成为“名师”奠基,并在此中提升职业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可浏览“教育在线”或名师的教育博客等。
第十一章 不断反思
一、反思的过程
(一)识别问题
(二)描述情境
(三)分析与重构
二、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课堂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教育价值及自我价值观
三、反思的工具
(一)回顾反思
1.反思日记
2.教学后记
(二)观察反思
1.课堂观察反思:
①记录教师讲授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师生分享的时间。
②记录师生提出问题,对提问的水平、提问的方式、应答的策略和互问的对象做定性、定量的分析。
③记录学生参与的人次、个体参与交流的频次、不同小组或个人完成练习的时间差异和有效程度的差异,教师依次做个别指导。
④记录媒体的设计和学具的选择是否直观、形象和生动,呈现的时机是否适当、合理,演示的时间是否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以及教与学内容的联系是否和谐、默契、相融。
⑤记录小组学习时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行为,互相倾听、陈述和修正是否有序和有效,教师如何面对质疑、提问做个别指导等。
2.录像反思
(三)对话反思
第十二章 形成专业社群
一、专业社群的特点
(一)共享互惠
(二)鼓励合作
(三)平等对话
二、专业社群的类型
(一)校内专业社群
(二)校外专业社群
三、专业社群的建构与运作
(一)专业社群建构策略
(二)专业社群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