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西藏读后感

时间:01-12编辑:佚名 读后感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那时西藏》读后感
  
  澳大利亚阿德来德市山里的植物园,在秋天里是非常的美。来这里定居三年了,才在第二年跟随朋友去过一次。那天上得山去,偶遇一群同样是来赏秋的中国人。熙攘寒暄之际,我看到其中有一位长者,背山而坐,静的如一尊佛像。那超然的面容和态度让我怔住。我顾不得跟其他的中国同胞打招呼,一心想和这位仙风道骨的老先生认识。他告诉我他是摄影师,叫徐家树,有个博客,可以去看看。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我却被他的独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产生了想去阅读这个人的人生经历的欲望;想知道,有着这样超凡脱俗态度的人,曾经走过的是什么样的路?因为这种欲望的异常强烈,我突然感觉到人与人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虽然只是近在咫尺!无心再看秋的美景,只在心中祷念:哪一天,我会在阿德莱德的街道上遇上他,进一步了解他。就看我们有缘无缘。
  
  一年半后的春天,我驱车四十分钟来到海边赴约,进了咖啡馆,徐先生早已坐在临窗面海的桌前,目光投向大海,静静的,有如一尊佛像。刚刚回国再次开摄影展、出版新书、又以六十八岁高龄轻松入藏的他,看不出任何的兴奋和激动,那似水的平静又一次让我怔住。他从袋子里拿出《那时?西藏》随意地放在桌上,"送给你的,等你的读后感。"
  
  我捧回《那时·西藏》,读了前言和后记。没有急于读完它,更多的只是把它带在身边。那段时间因为一本书的陪伴,我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平静祥和的心境。但是只要头脑从工作中闲下来就会在心中品味所读的内容和看到的摄影画面。会有这样异乎寻常的感受,是因为这本书是集结了徐家树先生三十年来屡次入藏的摄影和随行笔记。书中那一祯祯图片,展示给我们的是未来不会再出现,不会再看见的人面、场面和气息,里面蕴含的内容是超出有限的文字和有限的图的。
  
  作者不急于呈现,我也要细细品读。
  
  因为这个三十年让我感觉书的沉重,让我似乎不忍心以太快的速度读完它,就像我们不愿意以太快的速度度过宝贵的青春一样。三十年里,一个人会经历怎样的变故!身体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中的,还有那些面对生死的经历……而放下那些数不清的变故,他克服一切困难,没有停息过到西藏去的脚步。将此解释为西藏的魅力有多么的大是不准确的,我所感悟到的是徐先生的坚韧的力量的不可估量。哪里有他所追寻的,他就抬脚去了,不管脚下的路是怎样的坎坷。只不过对于他来讲,那个地方叫西藏,来到西藏他就会像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到故乡"。
  
  徐先生坚韧的力量还体现于他坚持了十年的游泳运动,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无论严寒酷暑,狂风暴雨,每日固定就在那个时间。也正是因了这股超常的毅力,他能够在2004年做完面临生死的大手术一年之后,再次顺利入藏。在一次谈话中,我说:"您每天坚持的游泳让我感觉就像是在修行!"他淡淡地笑着说,"是啊,一圈圈地游就像一圈圈地转经……直到感觉和水融在了一起,回归了自然。"
  
  西藏的喇嘛和佛教信徒对宗教的虔诚,打动着所有去过西藏的人,也深深震撼着徐家树。而他在书中所描绘的信徒们通过精神上的坚守和肉体上的苦痛,对宗教虔诚地追寻的内容中,我却发现了徐家树本人的身影。那是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对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价值,自我的回归的苦苦求索。而他超然的态度和淡定的性情常常让我在心中发问:他是在那市井中修行的佛吗?
  
  为了能够遵照自己的真情实感完成"作业",我边读边记录感受,以便在读完之后交出我的读后感:"……我没有去过西藏,只是在人们的传颂当中,些略地了解着她,向往着她。这次,西藏被徐先生的书真切地带到眼前。自从接过书,我一直在读着它。那好像是一本永远可以放在案头,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我读着那些图片和文字,紧跟着徐先生的脚步,走进了西藏的神秘心腹。穿梭在三十年的时空变迁中,心随着他沉下去,腾起来;西藏的黄土在我身上漫起来,朝圣的人群在我周围涌动着;我闻到了人汗浸入羊皮袄的气味,时时感到被宗教的神秘力量罩住了魂魄,被虔诚的信仰的洪流淹没……每一段文字都会另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不仅仅是需要消化那些我从未见识过的场面,还因为脑海中会经常浮现徐先生在每日在高原中行进、拍摄的劳顿过后,同伴已然累得放倒大睡,他却在微弱的头灯光照中,奋笔记录当天的所见所悟,一天都不懈怠。也正因为这样的虔诚和坚持,我们才有幸读到并收藏关于西藏三十年的一本好书……"
  
  自从开始读这本书,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西藏,对宗教,对人生,对自我,都有了新的思考。为了能够真正读懂这本书,领悟作者的领悟,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啃读了数本关于西藏和佛教的着述。感谢《那时?西藏》和它的着者,帮我推开一道道了解藏地、佛教、认识宗教、领悟人生真谛的大门!
  
  徐先生在书中经常慨叹命运的无常和因缘的巧合,冥冥中的有一股力量把人们拉到一起又拆分开来……我也常常慨叹那次真正如愿发生了的街头偶遇,也许正是由了这样的因缘。那是在山上奇遇后的数月,我开车来到一个路口,为两位过马路的行人让路。那其中的一位竟然是徐家树先生!因为为此一直做着心里准备,一经确认是他便毫不犹豫地踩下刹车拨下车窗叫住他。"我们在山上见过,我看了您的博客。""记得,你好!读后可以留言啊!"这次见到了徐先生有比佛更亲切的微笑。
  
  我读了他博客里的很多文章,关于生活的,亲切朴实;关于摄影专业的,严谨恳切;那些摄影作品,每一幅都是一颗为艺术欢跳的心。之后虽然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他的凝练诚恳的话语却给正在人生路上迷茫困顿的我开示出清晰的方向,给在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相伴的游子父亲般的温暖和坚实的支撑。今天,徐先生把《那时?西藏》赠予我读,推动了我重新来学习、思考西藏这个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它把宗教以及人生这些深沉的命题传递到我的面前,令我对自己的人生经历重新梳理,对自己活着的状态和目标重新定位,对关心关注的很多课题都有了更深入和包容的领悟……
  
  一本书,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道出作者所有的经历、感悟和思想。一本好书,当你读着它,会得到心灵的启示并从而打开思想的闸门,这就是我永远在读着的《那时?西藏》……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