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勇气有感:最初的梦想

时间:12-28编辑:佚名 读后感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读《教学勇气》有感:最初的梦想
  
  当我手捧此书,犹如作者陪我一同回顾我的教学之路。这一路有幸福,有辛酸,还有痛苦,甚至曾有的迷惘。作为教师,也许你我一样,都因为各种原因困惑过,灰心过。但只要你还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跟随帕尔默漫步教师心灵,再寻真实的自我,找寻最初的梦想。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教学中的困惑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最后,最困难,也最容易被人忽略——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认知,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当我们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们也不能够懂得我们教的学科。
  
  可见,若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先认识自我。帕尔默指出一名好老师是能将生活中的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而形成联合的不在于方法,在于教师的心灵——对自我的认知。正如他提出的简单的逻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还记得刚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吗?看着这本书,让我回想起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也许和所有新教师一样,我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对教育满满的热情踏入教师生涯。那时的我就只是简单的我。对所谓的教学技术一无所知,对一班可爱的学生也不曾了解,我唯一拥有的,了解的就是我自己。
  
  至今我还记得曾有个孩子向我提问 “老师,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个特别调皮又古怪的孩子。经常欺负比他弱小的低段同学,但瘦小的身躯使他在高段里抬不起头来,经常被高大的学生欺负。上课时,小动作不断,凳子永远感受不到他的体温。还时常转过头去影响“左邻右舍”,甚至 “东跑西窜”。课内作业勉强写完,但字迹潦草的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家庭作业几乎是爱理不理,得看心情。假如老师要求下午留下来订正错误,他永远是第一个带头逃跑的。各科的老师都为之头疼。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技巧与之周旋,唯一可以帮助他的就是用我的真心、关爱走进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不再觉得活着的可悲。事实证明了,只有带着自己的真心去和孩子沟通,没有技术的我依然可以改变孩子,影响孩子。
  
  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所做的一切来源就是帕尔默所谓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回想着曾经,突然恍惚了——那个曾经的真自我哪儿去了?所代替的是对教学技术的追求,对学生不断的压制……似乎这步伐离自己最初的教育之梦渐行渐远!那么我该怎么寻回真实的自我,重拾教育最初的梦想呢?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似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刻,都要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一、 找寻心灵导师  发现自我
  
  所谓的心灵导师,不一定在于提供给我们好的教学模式,而在于他们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真谛。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心灵导师,在她们身上我能懂得许多,不是她们的如何教育以及教学技术的精湛,是作为教师的自我与教育的有效联合。同事鲁老师是一个非常睿智的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她个人的本真,使得她在教育上如鱼得水。我曾非常膜拜她,处处以她的标准去引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日常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地观察她,发现她对学生十分的严厉,甚至是苛刻,我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郁郁寡欢,上课十分沉闷,没有孩子愿意发言与我沟通,乃至个别孩子不愿意接近我。但再看看她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个个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并且上课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此刻,我不明白了,这是为什么?一天,与鲁老师谈起此事,她笑了。她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方式不一定适合你的,你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去实施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啊,如果我一直以他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我永远成了第二个她,我将是一个永远带着面具教学的教师了。
  
  一年之后,我们学校又多了位新教师。虽然她的课不那么精彩,但我们一致认为她是一个能走进孩子心灵的教师。因为她就如一朵刚刚展露美丽的温室花朵,与班级所有的孩子一样,也是个孩子。她的开朗,她的稚嫩与学生有了很好的沟通起点。从此之后,办公室里多了群孩子,与她交流的,送她礼物的,不愿离开她的孩子一大堆。此时此刻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透过身边的心灵导师的引导,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要寻找到一种与我们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要与自己的个性整合,关键的是在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找到一致性。
  
  二、 深究语文学科  唤醒自我
  
  除了与心灵的导师相遇,我们还要通过与具体研究领域的相遇学习教学,并且这部分知识对我们的自身认同和外部世界有启发意义。因此,学科也铸造了我们唤醒自我。
  
  语文,即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庄严的字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阅书无数。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并且寻找到属于个人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更是深不可测。对于任教八年的我来说,想真正掌握好语文教学依旧是那么遥不可及。我眼前的教学似乎是为了向学生证明我有多能干,向他们显示我的备课是多么认真。这与我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得不到很好的联合。在小语界,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她的一堂《魅力》展示了窦老师的教育魅力。下课后,孩子们竟站在位置上久久不愿离去。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窦老师的魅力——个性。窦老师的魅力源于她很好的掌握了语文的教学,让语文教学与她个人的特性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也就是她很好的将语文学科与个人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做了完美联合,成就了今天的窦桂梅!
  
  因此,改变语文教学与自我格格不入的状态,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来唤醒自我,才能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上彰显个人魅力。
  
  三、 尊重内心呼唤  再寻自我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呐喊。教师内心要说的不是应该如何,而是在说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我。每当我与我的生活圈中的力量周旋协调时,教师内心的声音就是提醒我真我的存在。
  
  当然,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方法多样,可以是沉思默读,坚持读报刊,向朋友倾诉……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自我,是我寻找到适合自己倾听内心呼喊的方式。一次,在上完公开课《一件运动衫》之后,同伴们对我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及语文技能进行了批评,特别是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讨的时候,我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并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但我的观点却与同伴的建议大相径庭,现场似乎冒出了火药味。事后,我回家将自己反锁在书房内,独处静思。当时我为什么那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不服?还是因为我固执己见?是否该想想他人的建议,也许有可采取之处?按照他人所提出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我的个性?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出现,在安静的环境下,我得到我自认为最真心的回答。
  
  其实,不单单教学如此,任何人面对生活也可如此。与我朝夕相处,最亲近的人莫过于我的丈夫了。一天,我听到卫生间里传出一些话语,起先我认为是丈夫和他人在煲电话粥,但仔细一听,原来他在“自言自语”。刚开始,我为他这样的行为感到可笑,以为那是他的精神失调导致,于是劝他早睡就应该没事,也没将此事放于心中。结过婚的人都知道,两个人一起生活,总有些不一致的看法而导致吵架。()一天吵完架后,我又一次听到卫生间里叽里呱啦的自言自语之声。当丈夫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他语气平和,而他个人的观点已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我想,此时丈夫一定找到了他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此刻的发言便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由此可见,若想再找寻到真实的自我,应该尊重来自内心的呼唤!
  
  读完此书后,帕尔默所提出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与此同时,我如梦初醒,决定要再次找寻那个迷失的自己,找回最真实的自我。以真心、真情、真意面对我的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用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重拾我的教育之梦,实现——最初的梦想!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