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时间:12-29编辑:佚名 党课心得体会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部全景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历程的《永远在路上》,让亿万观众更加清晰地感知、触摸到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位“大力士”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进行时”。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

  干事兴业,关键在党。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新情况、事业发展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播出后,这部专题片迅即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火热话题。

  “这部专题片在此时播放,发挥的最大价值就是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作用。”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等多位学者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专题片中落马高官的忏悔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每个人的反思各有不同,但是集中展示后让观众对其“堕落”历程一目了然。警示的目的,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为何他们从政之路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醒现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何不出问题,让我们党在未来的执政过程中不出问题。

  发挥重要警示作用:专题片给人民交出一份答卷

  这部由中纪委和央视合作推出的党风廉政的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

  专题片里,登场人员可谓“阵容强大”,落马的副国级干部悉数露面。省部级“大老虎”现身忏悔,在电视镜头面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播出这部专题片?“这部专题片选择在六中全会前夕播放,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为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完善构建制度“笼子”,加强党内监督。

  有媒体评论指出,以电视专题片这种方式如此详细地公开反腐成果,我们看到的是中央在以行动兑现反腐“永远在路上”的承诺。汪玉凯告诉记者,选择在此时播放专题片或有三方面的考量:之前,我们也有一些个案方面的专题片,但基本以内部放映展示教育为主。而《永远在路上》一片,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集中展示,从内容上看,播放了不少典型案例,而且涉案官员的层级都很高,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体现了我们党反腐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是给广大人民交出了一份答卷,因为我们的反腐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此外也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调,对现在的领导干部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人心向背至关重要:动真格反腐败,不是“喊口号”

  《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后,迅速掀起收视热潮。落马高官直面镜头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纪委官员鲜有的“大尺度”曝光了那些高官的贪腐细节,都令人震撼不已。震撼之余,自然会引发一系列思考:这些高官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长期受党培养的共产党高级干部为何会走上贪腐的不归之路?

  被曝光的很多贪腐细节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的妻子授意商人给自己买价值1500万的手镯,在白家查获的藏品,办案人员光清理就花了十几天;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住省军区大院800平方米的小楼,住所占用军区大院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还请保姆专门给他养宠物……

  “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人心如果失去了之后再想来挽回那是很难的,甚至没有机会了。”谢春涛谈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执政地位,肯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是,不是一次选择一劳永逸了。他指出,今天我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实现中国梦,是让人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不光经济上越来越富足,党和政府的干部要廉洁,这也是老百姓所看重的。抓好党风才可能预防减少腐败的发生,也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相信党是先进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动真格反腐败,而不是喊口号的话,它就会发挥作用。

  作风关系党生死存亡:公开曝光让更多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社会风气的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步接一步坚持前行才能达成。重塑廉洁的党风政风,干净的社会风气,最终受益的,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站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宋大军认为,“四风”问题的形成,它是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积习甚深,树倒根在,还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在一种不敢的状态下,不能、不想还没有形成。所以说现在中央一直在强调稍有放松就会反弹,要守住底线,而且要完善,要巩固已有工作成果,不能出现反弹,要深化现在的工作措施,来解决一些新动向,新动态问题。《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谈到,通过点名道姓的公开曝光这种形式,一个方面是深刻地教育本人,更多的是深刻地教育周边的更多的群众和更多的干部,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来引以为戒。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二)

  在作为中国改革标志之地的深圳莲花山上,有座名为“自我完善”的塑像:半身大力士挥舞着锤头和凿子,劈开大石,雕塑自身。

  一部全景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历程的《永远在路上》,让亿万观众更加清晰地感知、触摸到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位“大力士”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进行时”。

  全民追剧、街谈巷议,震撼无比、回声无数……这背后,是党心民意的同频共振,是共识凝聚的同向而行。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锤接着一锤敲,4年来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向世人证明“打铁还需自身硬”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决不是说说而已。

  从“人心向背”切入,到擘画“标本兼治”,对8800多万名党员和440多万个党组织来说,《永远在路上》是奋进的号角也是长鸣的警钟。众多“老虎”是怎么长大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行。“打虎”还需绝“虎患”,要打的就不仅仅是“今日之虎”“台上之虎”,还要防止纵“蝇”成“虎”、铲除“养虎”的温床。只要有心,便不难从苏荣、白恩培、蒋洁敏、吕锡文、刘铁男、聂春玉等人的“现身说法”听到“惊雷”,无论是个体的沦陷还是集体的溃败,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当“利己”“装睡”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时,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就是必然,不正之风和腐败也势必一传十、十传百,令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这是全党层面的警醒和设防。以此考量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进而破立结合,把现实的“失之于”关进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的笼子”,从问题导向、价值取向上激浊扬清、固本培元,才更能理解“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的时代意义。

  永远在路上,你我莫掉队!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关键少数”而言,“在路上”,行胜于言,而且此“行”首先是从我做起的起而行之。如果看他人忏悔如看戏,把自己当“吃瓜群众”,警钟响了几天之后“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那伴随“五光十色”而来的必是“刀光剑影”,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